觀察生活周遭的自然界的顏色,選擇一種色彩,運用顏料調色後,繪製出來,要盡可能的接近原來的顏色,目的是觀察自然界的色彩,調配繪製,訓練手,眼,腦對色彩的觀察及敏感度。
從名畫及大自然美景的欣賞開始,例如蒙德里安的作品,山巒的層次,欣賞並認識名畫。接著導入生活中事務的構成的美感,例如生活中整齊的收納,舒適的擺設,美食的擺盤;認識並欣賞對稱、秩序、均衡等美的原理原則,開始在美的原理原則基礎上學習簡單的拆解,然後進行對稱性、秩序性的、均衡的重組,讓同學們了解到構成的過程。
嘗試在生活中設計運用,嘗試做不同質感的運用。不同的食物,設計用不同質感的容器來表現所想要的風味,企圖在生活中尋找質感所在並作一種在日常生活中得運用,使生活變得有質感,在生活中體驗美感。
同學們將認識什麼是質感並注意到生活中有許多不同質感的存在,質感有各種感官感受到的質感,物質表面的質感,也有心裡層次的質感。
在比例學習過程中導入一些比例的美感原則,協助同學更能體驗到比例運用時如何結合美感。
在美的原理原則基礎上學習,讓同學們了解到構成的美感。
第一節:色彩基本知識。第二節:校園色彩觀察,命名及對比色。第三節:生活色彩觀察,調配繪製。第四節:自然色彩搭配繪製。第五節:展示生活色彩。第六節:校慶海報設計色彩運用。
同學們平時上的是美術,也就是視覺藝術,已具備的視覺藝術的基本認識及技法,此次課程希望引導學生們在生活中發現質感的存在,體驗生活中的質感美感。
從日常生活中觀察,描繪來認識構造,進而拆解探索構造的可能性,進而探索設計構造製作物件。
以解決生活及學習問題下手,提供構成的方法,讓同學學會運用構成解決生活及學習上的問題,從做中學習構成,運用構成帶入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