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從日常生活中觀察,描繪來認識構造,進而拆解探索構造的可能性,進而探索設計構造製作物件。
美感預期成果
- 美感觀察(從生活、物件或環境中觀察的對象,請列舉一至三點)
- 認識及欣賞文字構成。
- 美感技術(課程中學生學習的美術設計工具或技法,請列舉一至三點)
- 平面構成美感。
- 海報的美感構成。
- 美感概念(課程中引導學生認識的藝術、美學或設計概念,請列舉一至三點)
- 認識構成並把構成運用在活及學習上,如教室布置比賽,校慶園遊會。
- 其他美感目標(融入重大議題或配合校本、跨域、學校活動等,可依需要列舉)
- 融入班級音樂會的海報設計。
教師課後省思
學生如何了解構造以及生活中構造的運用,是我一直思考的重點,我選擇從自然的觀察和植物昆蟲的結構構造出發,讓同學藉由觀察及再造,在思索生活中的用品是如何構造結構而成,因為我覺得同學從平面走向立體,會遇到很多的細節的難關,所以選擇用自己之前執行過的手提袋製作,這次運用與教學中要學生自己觀察,再設計製造,這一次的實施,而且讓他們延續上學期的收納盒的立體構造概念,實施上難度不至於太高,能夠顧問的及同學們的興緻及學習樂趣!
教師課後省思
學生如何了解構造以及生活中構造的運用,是我一直思考的重點,我選擇從自然的觀察和植物昆蟲的結構構造出發,讓同學藉由觀察及再造,在思索生活中的用品是如何構造結構而成,因為我覺得同學從平面走向立體,會遇到很多的細節的難關,所以選擇用自己之前執行過的手提袋製作,這次運用與教學中要學生自己觀察,再設計製造,這一次的實施,而且讓他們延續上學期的收納盒的立體構造概念,實施上難度不至於太高,能夠顧問的及同學們的興緻及學習樂趣!
課程規劃
-
01認識構造
觀察及描繪植物的構造。
-
02構造面面觀
討論並思索植物課各個部位的造型結構及用途,可以有什麼功能展現,可以做什麼用途的運用?
-
03構造之美
藉由欣賞生活相關物件認識物體構造及比例觀念:藉由觀察及欣賞昆蟲結構,嘗試用植物構造取代昆蟲構造。
-
04連結的奧秘
探索及嘗試物件與物件間的連結方式:將收集得植物各部位連接黏著再製一隻植物昆蟲。
-
05製作手提袋
觀察手提袋,要有那些構造?如何製作?
-
06製作個人專屬手提袋
如何把紙張構造結構起來?比例如何?材質質感如何?製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