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質感,有美感

核心概念
  • 不同的質感會帶來不同的感受, 生活中我們可以體驗質感,設計質感,使之美化帶給我們美的感受,

課程概述

在經過實施質感的探索課程(包括學生和我自己的探索)後, 經過自己不斷的思考探索並和共備學校的老師們學習討論,對美感教育已經比較有方向,此次美感教育主要以質感的發現及探索為主,本次的課程計畫以探索的中階歷程為主,在原來的架構上加以修改,期同學們在生活中更能體驗質感與美感的關係。

在一,二節的授課中,課程目標讚讓同學認識質感及提高對質感課程的興趣,同學們將認識質感,說出不同質感的特色,並發現不同的質感帶給我們的感覺,對質感有感覺,注意到生活周遭各種物品有不同的質感。三,四節的課程目標為進一步感受質感,授課中,同學們將體驗不同的質感帶給我們不同的感受,包括視覺觸覺嗅覺及味覺,各種質感有不同的美感,將不同的質感,運用壓印或其他可以記錄質感的方式(提議學生除了老師提議的方式外,探索是否有其他紀錄質感的方式)記錄下來,並且做成作品,體驗不同質感的美感。五,六節課標則嘗試運用木板材質,嘗試做質感的美感體驗:製作筆筒容器,並設計質感,思索保留原來的木材質感(須加以修飾打磨美化),或企圖重改造新的質感,讓同學們了解日常生活中質感的運用,可以經由質感的計畫性的設計,在生活中製造美感。

美感預期成果

  1. 認識質感:同學們將認識什麼是質感並注意到生活中有許多不同質感的存在,質感有各種感官感受到的質感,物質表面的質感,也有心裡層次的質感
  2. 對質感感興趣:同學們將發現不同的質感有不同的樂趣及美感
  3. 質感的美感:注意到質感會讓人對物體有美的感受
  4. 表面的質感不一定是物品的基底材質,我們可以使質感美化或者設計製作我們想要的質感
  5. 使用木材製作容器,體驗自然材質的美感

教師課後省思

這次的調整源自觀察生活科技老師的課程,雖然非常實用的技能和用品製作,卻缺乏美感的潤飾,於是在許多課程上我們開始合作,使生活科技的技能提高至與藝術結合,而美術課程則更貼近生活實用,同學們的學習則更完整,未來會更多的與其他學科合作,提升同學們的學習層次。

但時間上得花上比六小時更多,還好有充分的預備才能如期完成,對於課程時間要提高警覺。

課程規劃
  • 01
    認識質感

    介紹質感,欣賞不同質感的作品, 在生活中及周遭發現不同的質感,在學習單上寫出物品名稱,並描述形容其質感及帶來的感受

  • 02
    質感密碼

    收集自然及人造的不同質感的物品,互相分享,用神秘箱的遊戲方式讓同學體驗並討論感受,讓同學對質感感到好奇及趣味;接下用遊戲的方式,讓同學說出不同的質感描述,讓同學猜出物品, 收集各種不同的食材(可食用),互相分享,讓同學討論視覺、觸覺及味覺因不同的食材質感帶來的不同感受,並寫出同學們所敘述的物品質感,加強對質感的描述用字,討論所使用的描述字詞,使對質感的感受更細膩精準

  • 03
    質感美感

    運用拓印或同學思索探索出的方式.記錄下生活周遭的質感,用一種展現質感美感的方式(做成卡片)表現出質感的美感

  • 04

    欣賞日常生活中一些不同質感的物品,討論並比較分析不同質感所帶給我們的感受差異, 表面的質感不一定是物品的基底材質,討論其設計,想表現達甚麼及如何表現質感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