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從「貨物」成為「禮物」─化零為整的植物包裝

核心概念
  • 植栽與盆器組合的美感原則
  • 合宜的盆植植栽包裝
  • 合宜的攜帶設計
美感知能
  • 自然素材盆器設計
  • 包裝與攜帶設計

課程概說

以構造為主題,引導學生從自然素材的盆器創作開始,讓學生以漂流木、枯木、葉鞘、蒴果、莢果及麻繩等自然素材的組合,營造適合植栽生長的盆器。第二階段讓學生嘗試設計可以將植栽「帶著走」的包裝,從材質、盒身包覆到提把的巧思,嘗試呈現植栽禮品包裝及攜帶,讓美麗的盆植植栽從「貨物」華麗轉身成為動人的「禮物」。

美感預期成果

  1. 從植物生理為開始,歸納植栽與盆器組合的美感原則。
  2. 以「構造」、「結構」構面為主,利用自然素材創作合宜的植栽盆器。
  3. 進而提出從「貨物」到「禮物」的美感歷程,引導學生思考合宜的盆植植栽包裝方式與材料,進而連結生活經驗與美感應用。

教師課後省思

  1. 非工科的學生,對於包裝設計與展開圖相當陌生,在課程中允許使用膠帶或黏膠增加自信心,也同時讓創意能力強的學生挑戰一體成型的包裝設計。通常在第一個同學成功解鎖後,會鼓動同儕間的創意發想,也能引導出更多元的包裝設計。
  2. 設計植栽包裝時,以箱體完全包覆是第一種思考。過程中與學生討論的,期待讓植栽的包裝設計兼具展示與攜帶的功能─這意味著需露出部分的植栽或盆器。第三種發展出的思考面向,是將盆器、植栽分開包裝,呈現出一種DIY禮物盒的概念。回應課程設計初衷「從貨物變成禮物」,具備設計及包裝美感的植栽,更能吸引眾人的目光。
課程規劃
  • 01
    第一堂

    以學生製作的植物生理地圖,解說植物生理特性對於生長環境及呈現姿態的差異。從色彩、構成及質感構面,分析植栽與盆器的美感組合形式,引導學生歸納屬於自己的美感原則。

  • 02
    第二堂

    乾枯的漂流木或落下的枝幹、葉鞘、蒴果、莢果,都記載著曾經的生命歷程。以構成美感為基底,利用構造與結構的組合,讓自然材質的組合成為具有獨特韻味的盆器。盆器的材質本身就是植物的一部份,在創作過程中,無論是為盆器選擇植栽,或為植栽創作合宜的盆器,都能在歷程中體驗「調整到好」的美感精神。

  • 03
    第三堂

    延續上周主題,選擇合宜的植栽及介質植入其中,作品、生活經驗及延伸創意分享。

  • 04
    第四堂

    盆植植物包裝案例分析與比較,以原型為基礎,為盆植植栽提出包裝/攜帶的限制,並提出相對應的設計對策。

  • 05
    第五堂

    嘗試對於不同盆器、種類的盆植植栽,提出相對應的包裝設計。物品本身的株型、重量、含水量及包裝材的材質、耐濕性都是調整設計的關鍵。

  • 06
    第六堂

    針對創意盆栽提出相對應的包裝設計。

  • 07
    第七堂

    美感歷程與創意分享。

許懷之
國立臺東專科學校(高職部) 教師

任教於國立臺東專科學校(高職部)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