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恆春彩虹餐食菜單

核心概念
  • 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計畫,十二節氣食物早餐會的創作形式。
  • 藉由食物,將視聽觸味嗅覺以美感連結的概念。
  • 創造美感圖像,理解綠色永續的SDGs思維。
美感知能
  • 美的原理原則色彩與比例的應用。
  • 商標與包裝設計的分析,檢視日常生活。
  • 設計思考關鍵在於解決問題的本質,重新連結餐桌食物與蔬果原貌。

課程概說

本學期課程延續上學期「彩虹蔬果誌」發展「彩虹餐食菜單」。邀請恆春在地商家城東大院子,分享由在地食材發展之創意料理,學習其在觀光重鎮取得一席之地的亮點。參訪社區資源小農麵攤發展出的色彩麵條作為案例,針對其使用在地食材發展出的麵條顏色進行了解,深咖啡色黑豆、茶色港口茶、紅色紅龍果、黃色胡蘿蔔、綠色地瓜葉、白色芭蕉等。由蔬果介紹發展出餐食料理菜單,參照親職教育理念,引導學生回家搜查家人常煮料理。最後由學生創意發想能解決身體需求,又具備顏色美感的菜色,產製出身體的「彩虹餐食菜單」。

美感預期成果

  1. 從自身需求走入社區農會超市,認識在地食材的銷售與產製。
  2. 藉由專業營養師解說學生的食物需求,學生能對食材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並將自然生物、綜合家政、藝術設計等多學科融會運用。
  3. 以紙包裝設計形式,使學生了解藉由多種媒材表述想法的藝術可能性。

教師課後省思

從商標口號諧音借意而來的多種創意可見青少年的點子無限,「娃娃菜、蒜泥恨、莓事做」等,甚至還可以出款聯名商品推促銷手法。此外也在案例介紹的課程中可以看見學生的批判思維,對跨國連鎖企業的形象與剝削作為予以反思。因為上學期九年級將蔬果微觀攝影制作得最為完整,故八年級有設計票選活動,讓他們選出自己心目中最好的作品。

課程規劃
  • 01
    從「彩虹蔬果誌」至「彩虹餐食菜單」

    第一節:彩虹蔬果誌發表會,每人發表一種食材介紹其主要顏色、文化背景,與營養價值。
    第二節:發表會回饋,說明本學期從單一食材延伸至多種食材組成的餐食菜色。
    第三節: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計畫,十二節氣食物早餐會介紹。

  • 02
    小農麵攤彩虹麵條參訪

    參訪社區資源小農麵攤發展出的色彩麵條作為案例,針對其使用在地食材發展出的麵條顏色進行了解,深咖啡色黑豆、茶色港口茶、紅色紅龍果、黃色胡蘿蔔、綠色地瓜葉、白色芭蕉等。

  • 03
    城東大院子講座

    第一節:藝文餐館的經營之理念,地方創生精彩故事。
    第二節:菜色搭配的概念,擺盤配色,營養均衡的秘密。如:蜜汁雞小腿、清炒龍鬚菜、梅汁洋芋沙拉。
    第三節:學生創意發想菜單提問交流。

  • 04
    彩虹餐食包裝

    第一節:針對自己設計的彩虹菜單,挑選紙包裝版型。
    第二節:構圖定調,將每一面的版型圖文配置設計好。
    第三節:印出裁切組裝,完成彩虹餐食紙包裝設計。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