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恆春地方蔬果誌

核心概念
  • 當代藝術展覽《食物箴言:思想與食物》,認識以食物為議題的藝術創作。
  • 藉由食物,將視聽觸味嗅覺以美感連結的概念。
  • 創造美感圖像,理解綠色永續的SDGs思維。
美感知能
  • 美的原理原則色彩與比例的應用。
  • 商標與包裝設計的分析,檢視日常生活。
  • 設計思考關鍵在於解決問題的本質,重新連結餐桌食物與蔬果原貌。

課程概說

由學生需求開始,帶領學生感受與表達自己的身體需要什麼,可能眼睛不好快近視、皮膚出油長痘痘、時常感冒體力不好、經期腹痛身體不適等,搭配中醫養生之道,著手尋找可以解決問題、多多食用的在地食材。邀請學校營養師介紹其營養成分,針對形塑蔬果色彩與氣味的天然化合物—植化素(phytochemicals)的顏色與功能特別解說。接著帶學生逛恆春農會,請商家介紹蔬果來源,觀察並了解恆春在地的蔬果與食材。參照食農教育理念,學生分組討論查找在地物產歷史,並以寫生方式描寫蔬果的顏色與形狀,製作階段性參考寫生圖稿。每人產至出一種恆春在地食材的「彩虹蔬果誌」。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能從在地到全球,從自我到世界,多層次地了解食物的價值與意義。
  2. 從自身需求走入社區農會超市,認識在地食材的銷售與產製。
  3. 藉由專業營養師解說學生的食物需求,學生能對食材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並將自然生物、綜合家政、藝術設計等多學科融會運用。

教師課後省思

專業者不一定具備班級經營技巧,故原班老師從旁協助,並需要事前教育學生看重講師的專業,提醒學生要有聽講風度。因為和一般教室內由單一位老師授課的形式不同,需要很多和行政端的溝通協調。也因為帶出校園,要和學務處、家長、社區好好說明,事前教育避免學生在外面失控。我一開始有設計學習單,後來和另外兩位美術老師合作一起發展實作,前者學生發揮的空間較少,但可以確保品質,後者有不同老師的引導風格,學生作品最後的呈現也很多元。

課程規劃
  • 01
    身體需求與中醫養生之道

    第一節:由學生需求開始,帶領學生感受與表達自己的身體需要什麼,可能眼睛不好快要近視、皮膚容易出油長痘痘、時常感冒體力不好、經期腹痛身體不適等。
    第二節:邀請在地興安藥房中醫師入校分享中醫學的飲食與健康,讓學生初步了解中醫養生之道。並請中醫師聆聽青少年常見的身體不適症狀進行分析回饋。
    第三節:教師回扣至清宮醫藥文物,中國古藥的故事。教師介紹心智圖畫法與基本圖文排版方法。讓學生著手尋找可以解決問題、多多食用的在地食材。學生將設計排版的概念融入,完成身體需求清單心智圖。

  • 02
    營養師現身說法

    第一節:邀請學校營養師從日常營養午餐開始,介紹食物乃人類存活與健康的重要關鍵。
    第二節:請營養師針對形塑蔬果色彩與氣味的天然化合物—植化素(phytochemicals)的顏色與功能特別解說。
    第三節:最後學生提出以自身需求出發而查找出來的食物,跟營養師作互動交流。

  • 03
    認識農會在地食材與寫生描寫

    第一節:針對身體需求選擇要購買的食物,帶學生閱讀農會DM後,帶學生逛恆春農會,請商家介紹蔬果來源,觀察並了解恆春在地的蔬果與食材。
    第二節:學生分組討論查找在地物產歷史。
    第三節:以寫生方式描寫蔬果的顏色與形狀,製作階段性參考寫生圖稿。惟仍須將蔬果型態拍下以利後續使用。植物學圖鑑紀錄排版方式。

  • 04
    食物的符號與其文化象徵

    第一節:從需求與營養成分延伸,介紹當代藝術展覽「食物箴言:思想與食物」。
    第二節:欣賞耿一偉行動劇《藝術的重量》,理解行為藝術、表演藝術作品的形式與理念。
    第三節:閱讀策展理念,回顧學生完成的「身體需求清單」、「蔬果寫生圖稿」,引導學生理解食物的記憶脈絡,名畫裡的食物,價值的定義。強調藝術作品是藝術家說話的語言與觀點藝術,透過藝術的語言訴說。本鑑賞課程、包容性、美醜,意在使學生能發表想法。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