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乘載水果。玩結構

核心概念
  • 展現力量的結構
  • 平衡穩定的結構配置
美感知能
  • 與地心引力抗衡的策略
  • 力量必須保持均衡
  • 好的結構需要力與美

課程概述

將一張原本柔軟容易彎曲的A4平面紙張,利用折線,變成一片折版,或者捲曲,變成直筒等各種型態的改變,使它能自己站起來,過程中體察地心引力的規則。

承相抗衡的策略:
教師發下小沙包及A4紙,使紙張能夠抵抗變形,並支撐有重量的物體,發展出與地心引力。
承上,將沙包改為可樂曲線瓶,運用一張A4紙,使瓶身能維持特定角度,過程中體察「結構」能改變力量傳遞的方向。
有了可樂乘載的概念,可以進階挑戰嘉義在地特產「鳳梨」,鼓勵同學發展出更有力量延展的承載量體。過程中,提醒同學「一個好的結構設計,應該能同時展現力量及美感」,所以,加強結構的同時也必須融入美感考量。

美感預期成果

同學透過結構課程體驗力量延展之後,對於結構在器皿、家具、建築的應用,更能深刻有感。在結構面的鑑賞素養上,能體會「一個好的結構設計,應該能同時展現力量及美感」。

教師課後省思

第一學期「水果乘載器」的單元,在課程發展的過程中,會期待同學除了克服力的承載之外,在承載物品造型能有更多元的挑戰。其中,突然想到各樣式的水果出現在各廟宇貢桌上的情景,除了淺圓盤,就是塑膠袋了。於是,更希望孩子能在這個單元挑戰傳統樣式,在廟宇的香煙裊裊、虔誠敬拜的莊嚴中能妝點設計美感。
引導同學以露營休閒風格思考的時候,希望同學注重承載器的製作材料和過程能兼顧簡約、實用、美感。效果也確實令人激賞。
另外,廟宇虔敬主題部分,希望同學能將廟宇貢桌上帶給人的民俗艷麗感,能藉由美感設計多些莊嚴虔誠的趣味性。不管是露營休閒,或者式廟宇虔敬主題,或許因為主題和生活非常貼近,同學在設計過程中的討論對話較為順暢,作品也令人驚豔。
以上單元,經過課程實驗後,教師評估後,是值得再次實施的單元。

課程規劃
  • 01
    A4,站起來!

    以組為單位,將A4紙張折線、切割、或者捲曲,等各種型態的改變,使A4能自己站起來。

  • 02
    A4載沙包

    運用A4紙承載小沙包,使紙張能夠抵抗變形,並支撐有重量的物體承續上週紙的乘載經驗,並挑戰乘載600ml曲線瓶的可樂。

  • 03
    水果乘載設計-1

    依據分配的水果形狀及重量,思考乘載的結構型式。

  • 04
    水果乘載設計-2

    承載的素材以300磅的牛皮紙為主,輔助局部紙膠帶。思考可承載支撐水果重量的結構,留意水果造型、質感,美感造型應以承載器及水果為一體。

  • 05
    水果乘載設計-3

    承上,「一個好的結構設計,應該能同時展現力量及美感」。加強結構的同時,考量美感裝飾。

  • 06
    看見力與美

    各組通過結構測試後,分享「承載器」的思維脈絡,以及發現的問題,和美感思考。

郭芝菁
嘉義市立民生國民中學 教師

任教於嘉義市立民生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