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有感

核心概念
  • 符號圖像意義
  • 抽象表現主義
美感知能
  • 色彩分析搭配 pantone app
  • 手繪色彩實驗,藉由手繪作品增加作品的質感,與具有手作的溫度
  • 數位版面構成練習將手繪圖案進行編輯,理解作品輸出前的完稿過程

課程概述

美感是對生活有感,有感而發,從探索校園環境色彩與認識在地資源找到學習的新鮮感, 課程過程中走讀學校鄰近的水交社園區,進行美感的踏查。
踏查過程中以攝影方式捕捉環境色彩,在課程中分享自己感受美的畫面與覺察他人感受到美的畫面。探討美的感受從何而來,進而認識色彩與質感的搭配所給予人心理感受的差異。
後續將所拍攝到的照片運用 APP 進行色彩分析,建構色彩的知識。在色彩實驗中認知色彩關係,灰階搭配的視覺動態效果。透明色彩實驗除了老師準備的紙材,也鼓勵同學觀察、尋找生活中其他具有透光效果的紙材,進行多元思考與組構。在思考與創造過程中,了解與熟悉色彩搭配與質感的關係。
經過色彩實驗理解視覺層級與抽象圖像的視覺敘事練習後,能嘗試將色彩表現與質感表現完成屬於個人的月曆數位編排設計。

美感預期成果

本課程活動從校園環境與鄰近文化園區中找尋題材,喚醒學生對色彩與質感的感受,在課程中觀察、發現、探索、討論、創造,在實驗過程中體會色彩搭配所呈現的視覺感受。
並運用所學的色彩搭配去嘗試創造完成具有四季色彩意象的產品,希望在課程結束後, 學生能持續將美感意識在生活中做連結與展現。

教師課後省思

學期初由於進行環境觀察與色彩分析課堂中使用 3C 裝置居多,因此,在進行色彩探討的課程時學生一直期待能畫畫。所以在情緒圖卡的單元讓學生能感受手繪的表現,並在運用水彩與色鉛筆的著色表現時,增加繪畫技能的訓練。

課程規劃
  • 01
    校園新鮮色

    介紹學校環境的發展歷史,帶著好奇的心認識與觀察校園空間環境。以攝影的方式進行校園環境的色彩記錄。透過主觀判斷記錄下美的色彩與畫面。

  • 02
    美感搜查員

    延續上一節課的環境色彩觀察,走讀學校鄰近的水交社園區,進行美感踏查。

  • 03
    玩樂色彩

    分享個人前 2 節課所拍攝的照片。學習運用色彩分析APP,了解照片中的色彩屬性,並導入色彩學的概念。

  • 04
    色彩實驗(一)

    運用色票或水彩繪製色票來認識色輪之間搭配的關係。

  • 05
    色彩實驗(二-1)

    探索灰階的視覺層級。在絕對的黑與白放在直線的兩端,依其中漸進的變化產出 10 個灰色色塊,將最深的灰放在黑色旁邊,將最淡的灰放在白色旁邊。仔細觀察這些色塊產生的對比效果,完成色塊與色塊間均等對比變化的 12 色灰階圖。

  • 06
    色彩實驗(二-2)

    可以使用任何想使用的構圖技巧,如:隨機放置、對稱或不對稱排列、漸進以及規律等,完成 6*6 格灰階色卡。過程中可嘗試將相同灰色放在不同配置中,觀察其在周遭色塊的差異下而呈現出來的視覺效果。理解視覺層級是透過對比決定出來的,在互相對比的物件中彼此建構出一種動態關係。

  • 07
    色彩實驗(三)

    透明色彩實驗,除了老師準備的紙材,也鼓勵同學尋找生活中其他的透光紙材。
    運用透明材質的紙張來探索色彩混合,過程中嘗試不同的堆疊順序,記錄下色母與其混合色,作為下周課程的色票。
    提醒同學實驗過程中觀察紙張本身的質地為色彩混合帶來變數。

  • 08
    透明色彩與視覺敘事

    介紹 Molly Bang 運用幾何圖像詮釋視覺敘事的表現,讓同學將前一節課的色母與其混合色根據透明效果與空間錯視的概念,利用簡單的抽象形狀來練習視覺敘事。

  • 09
    視覺敘事練習

    視覺敘事的畫面結構隱喻著時間與空間的瞬間定格,畫面的呈現如同一個大故事中擷取出來的小畫面。
    以童話故事為視覺敘事表現的參考,將一個故事內容簡化為 6 個句子,選定其中一個句子作為畫面的表現。嘗試將文字內容以抽象形狀表現,藉由透明效果與空間錯視說故事。

  • 10
    視覺敘事呈現

    將自己的視覺敘事作品與同學分享,並凝聽他們的回饋,可以比較他人的理解與自己所欲藉由色彩透明效果所營造的效果有無認知的差異。

  • 11
    質感採集

    透明色彩實驗過程中學生有觀察到紙張質感的差異會造成色彩感受的變數。因此,經過色彩的覺察與運用練習後,進而延伸對於質感的引導與觀察。
    從校園環境與同學生活場域裡做質感的紙本採集與拍照紀錄。

  • 12
    質感的感受

    以四季為命題,將春夏秋冬的聯想及感受,對應於質感的呈現。
    將上一周紙本質感採集的結果,依個人對於四季的感受進行分類,並能分類的原因與同學討論分享。

  • 13
    自然畫筆與人工物的筆刷

    從個人對於四季的色彩與質感意象的連結,運用自然物的筆刷以及人工物的筆刷,分別繪製出 12 張具有四季意象的色紙,每一季做出 3 張。

  • 14
    抽象拼貼練習

    將繪製的 12 張色紙,依四季的感受個別選定一個句子,依句子內容進行抽象圖像的表現。
    如: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從句子中感受到雨過後的山谷,初秋傍晚的天氣特別涼爽。將這樣的感受進行幾何形狀的視覺敘事,色塊組構的過程中除了質感的表現,在色彩的呈現要能留意畫面的視覺動態。色紙剪裁與組構可以並置、拼接或重疊。

  • 15
    數位版面編排

    將四季的圖像表現放入 2024 的年曆設計之中。
    在 canva 的版面編排中,學習圖案與文字的編排關係,也可以嘗試將設計好的圖像配置在不同顏色的底色圖層上,讓四季圖案色彩與質感的表現能更為貼切。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