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以圖樣「構成」為課程主要概念,先回顧七年級所學美的形式原理與色彩三要素,以及協調、對比色彩配置的效果,引導學生就所選參考圖中將主、輔色調重新搭配成新圖樣,與同學分享討論。後續則透過欣賞金門閩式建築上的馬約利卡磚,觀察其配置規則,進行花磚圖樣設計創作,呈現其分割秩序邏輯與構成之美。最後結合版畫課程,除設計一基本花磚圖樣外,並嘗試以90度翻轉,印製組合為四方連續花磚圖樣,觀察其四邊接合處形成的新圖樣,展示、欣賞各自連續花磚圖樣成品。
美感預期成果
以花磚圖樣的課程設計讓學生關注到生活環境的獨特性,花磚的圖樣的組合本身具反覆之美與裝飾特質,藉由觀察其排列組合與色彩配置,設計出獨一無二的花磚作品。
教師課後省思
- 遇到的問題與對策
原先課程規劃預設為國中二年級,已有版畫基礎概念,但後來調整為一年級,多數學生未有凸版版畫概念與製作經驗,加以這學期美感課程安排於最後六週進行,時間上每一節都相當緊湊。
整體製作上主要的困難點,在最後兩節印製時,水性印墨與海綿的搭配,學生較難掌握用量與比例,會出現印製得太濃稠或太淡的現象,以及塊狀海綿在相鄰的顏色上會互相沾染,所以後來提供水彩筆直接沾色塗刷於版上,再行印製,作品的成功率才有提高。另外,在前面學習單繪製花磚時,學習單上提供的輔助線印製太明顯,發現學生創作造型時有受到影響,應該再簡化或學習單上僅呈現十字中心線即可,學生的設計才能有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 - 未來的教學規劃
花磚的課程近年有不少精采的教案呈現,未來希望這個課程能再延伸,或加強造型再變化組合的方式,也能與電繪、AI繪圖結合,在反覆的基礎上呈現多元的配置與創意呈現。
課程規劃
-
01秩序成就美感
讓學生在校園中尋找自然物,引導其進行有秩序地排列,討論排列的秩序、規則為何?有否產生隱形的線或分類的方式,經由有秩序排列形成美感的原因為何。
-
02剪出規則
請學生選擇有明度對比的兩張色紙,藉由剪紙活動,進行基本圖案排列,在方形空間內調整大小、方向、空間的不同組合。
-
03花磚之美
欣賞金門在地的馬約利卡花磚,回憶上節活動,找出花磚設計的參考線或輔助線,在花磚圖樣設計上進行對稱、平移、鏡射、旋轉等排列技巧(如二方、四方連續的圖樣排列),提示設計時必須帶入美的形式原理。
-
04圖樣構思與製版
以單位形設計圖樣,為自己創作的圖樣以色鉛筆填上合宜的配置,聆聽教師說明進行版畫製版流程。示範與說明刻板注意事項與陰刻陽刻分配後,開始刻板。
-
05上墨與印製1
以上節色彩規劃圖樣,繪製草圖於3*4格子,並構思花磚的接合方向,以滾筒或海綿兩種不同上墨方式,先進行第一層淺色印製,檢查印製方向與接合角度是否正確。
-
06上墨與印製2
進行第二層深色印製,了解對位方式,檢查印製方向與接合角度是否正確。鼓勵學生嘗試不同色彩搭配與圖樣配置,欣賞彼此創作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