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人從自然而來,都市化後人與自然逐漸脫節。盆栽是現代都會人試圖與自然連結的窗口, 藉由盆器擷取一小塊自然的元素,讓盆栽裡的植物,啟動了人類最深層的原始記憶。
生活中隨處可見居家門口、陽台種植許多植物,不論是井然有序的佈置或隨興擺放,都反 映出人們對自然殘存的依戀。偶而經過一些精緻的商店或小咖啡廳,瞥見門口精心佈置的盆栽呈現出截然不同的美感,尋思擺放同樣的植物為何呈現出不同的意境呢?
課程先探討植物與容器的關係,比較自然美與人工美的差異,嘗試用容器襯托植物的美 感。透過反覆比對,探討植物與花盆色彩的搭配。然而當植物種類與數量增多時,多變的造型與色彩繽紛呈現,容易產生雜亂缺乏整體感。運用回收飲料杯架將各種植栽分門別類,藉著由簡入繁的排列 組合,有效歸納整合盆栽,利用構成的美感概念組織多變的植物造型。
最後利用教室、校園的角落讓學生自由操作,透過集體討論建構一個美的角落。
美感預期成果
- 建立獨立判斷的美感自信。
- 了解盆器造型與色彩的重要性。
- 能在複雜的盆栽中找到秩序,構成美好的群組。
- 能組合出具美感的小品花園。
- 能欣賞、尊重他人的美感判斷。
教師課後省思
- 盆栽數量與種類很多,但學生不知從何選起。學生對植物的種類、外型、色彩……等複雜的視覺資訊薄弱。
- 開花類植物不易在授課時剛好呈現最佳狀態。
- 攝影構圖取景、拍攝角度、打光......等知識與技能不足,未來應先教授攝影相關知識。
-
01我的顏色
1.搭配學習單及利用文具用品大集合的活動,讓全班將文具用品、教室物品等分成紅、橙、黃、綠、藍、紫等顏色並放置在講台。學生能說觀察並分類不同顏色。
2.再整理出全班出現最多、最少的顏色。自己出現最多、最少的顏色。 -
02色彩觀察計畫
1.利用十二色相環讓學生了解色彩搭配中的類似色配色與對比色配色。
2.教師以多媒體教材介紹盆栽與生活的關係,及空間設計單元中植物與室內空間的關係。
3.透過照片比較一般居家門口隨意擺放的盆栽,和經過設計規劃造景的差異。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與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
03植物與花盆色彩的搭配
1.教師準備每組 3 盆不同品種的草花類植物。
2.學生選擇各式色彩的美術紙置於盆栽前,比對出最適切合宜的色 彩搭配,3盆不同顏色。
3.裁切紙張圍繞在盆栽外固定,製作盆套將花盆完全包覆。
4.將盆栽擺放於教室不同的空間(電腦桌、講桌、洗手台、餐桌、垃圾筒架)。
5.觀察花盆色彩與環境的關係,將各組作品先後陳列比較相互間的差異。 -
04色彩統整與構成
1.教師準備每組 6 盆以上不同品種的草花類植物。
2.各組組員相互討論,選擇一種最適合搭配所有植物色彩的美術紙。
3.剪裁美術紙製作盆套包覆花盆。
4.將各組成品同時呈現,各組相互觀摩。
5.討論各組色彩搭配的美感。
6.在上列盆栽中挑選出焦點與配角盆栽。
7.改變盆栽數量重新排列組合,注重主從關係。
8.將各組成品同時呈現,各組相互觀摩。
9.討論各組色彩搭配的美感。 -
05橫向排列構成
1.學生回收可以放置 1 盆、2 盆、3 盆回收飲料杯架。
2.學生仔細觀察植物生長的姿態,挑選最適宜的方向,依序將盆栽放入回收飲料杯架。〈每盒放入相同植物品種〉
3.各組回收飲料杯架由簡而繁進行各種排列組合,過程中注意主從關係與整體感,必要時改變杯架中擺放的植物。〈杯架只能橫向排列,不可直向或前後排列。〉
4.挑選出最佳的組合方式。
5.各組間觀摩與討論。 -
06植物的群化與構成
1.學生回收可以放置 1 盆、2 盆、3 盆、6 盆回收飲料杯架。
2.學生仔細觀察植物生長的姿態,挑選最適宜的方向,依序將植物放入飲料杯架。
3.各組飲料杯架由簡而繁進行排列組合成矩形的造型,過程中注意主從關係與整體感,必要時改變飲料杯架中擺放的植物。
4.觀摩與討論。
5.各組飲料杯架排列組合造型拆解後重新自由排列組合
6.觀摩與討論。 -
07綜合練習與討論
利用PPT介紹垂直綠化、空氣清淨綠牆、建築物綠化對於環境空氣品質及生活環境的影響。
1.選擇教室、校園一個合適的角落,仔細觀察空間的氛圍。
2.各組組員挑選合適的草花類中型盆栽植物,組合出具有美感的小品花園。
3.完成作品後各小組發表與討論,分享心得與感想並攝影記錄。
4.將所有素材回復原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