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軟PARTY

核心概念
  • 質感的美感
  • 生活中質感的觀察
  • 質感的可能性
美感知能
  • 可以增加學習單設計,並清楚列出操作步驟,讓學生執行過程更有方向性。
  • 製作材料選擇可以嘗試較為環保的材質,或是使用環保可回收的材料。
  • 布三布四單元,布料數量可以再準備多一些,或是加大尺寸,學生操作時能更加豐富有變化性。
  • 可以結合節慶主題創作,作品佈置校園。

課程概說

藉由美感案例教學,了解質感的美感構面。引導學生透過觀察,發現、認識生活中的質感。藉由現成物結合織線表現各種形態,與利用布料包裹身體扮演人物雕塑感受不同軟性材料的質感。運用不同質感的材料,進行軟雕塑創作設計。透過「引導」的方式,啟發學生創造力,希望藉由課程的實施,培養學生生活美感觀察能力與創意思考能力。

美感預期成果

1. 讓學生多觀察生活中的質感。
2. 思考不同質感結合的變化性與可能性。
3. 對質感與軟性材料有基礎的認識。
4. 能夠運用不同的材質進行藝術創作。

教師課後省思

1. 可以增加學習單設計,並清楚列出操作步驟,讓學生執行過程更有方向性。
2. 製作材料選擇可以嘗試較為環保的材質,或是使用環保可回收的材料。
3. 布三布四單元,布料數量可以再準備多一些,或是加大尺寸,學生操作時能更加豐富有變化性。

課程規劃
  • 01
    美感教學篇

    以質感美感電子書說明質感構面,引導了解質感概念。課堂小活動:洞洞摸摸看!閉眼睛摸質感箱體驗質感,猜猜看是什麼物品,並 將感受以圖文記錄下來。

  • 02
    生活質感大發現

    收集生活中的物品,以30cm×30cm為一個單位,將所搜集的物品貼滿,認識生活中不同物品的質感、造型與其差異性。

  • 03
    穿針引線編織趣

    利用毛線與日常生活中的現成物結合(有洞洞的網杓、打蛋器),穿一穿編一編,感受織物質感的變化性。

  • 04
    布三布四

    利用布料以包裹、捆綁、纏繞身體或手腳的方式,扮演人物雕塑,體驗感受布料的質感。

  • 05
    軟雕塑創作設計

    利用彩色絲襪、棉花、不織布、毛根、毛線、珠子,進行軟雕塑創作設計。

  • 06
    創作發表

    上台發表設計理念。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