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藝術學習不以知識及技能為限,應關注藝術學習與生活、文化的結合,「讓我看看你們國家的面貌,我就知道你們追求的文化是什麼?」國際上許多國家,已經開始注重城市的面貌,台灣街道林立各式招牌,但缺乏整體規劃造成街頭的亂象。大阪於 1995 年提出了世界知名的系統色彩規畫方案,主要方法就是在城市規畫中增加了「色彩規劃審批」專項。本課程主要以探究色彩配色為主題課程,透過色彩構面的內容,培養學生了解生活中環境的色彩與自然、人文之間的關係,經由問答、討論、尋找色彩實作、小組合作學習、心得回饋分享等多元學習評量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及具體行動的課程活動,使學生「從做中學」以累積經驗的學習循環過程。
此課程主要以色彩構面為主,從教室中的色彩、校園中的色彩延伸到當地文化環境的色彩,從中培養學生對於色彩的敏銳性,並結合當地的自然色與人文特色運用於生活中。
美感預期成果
1.學生能認識何謂環境色彩。
2.能運用色彩美感解決生活問題。
3.發現並感受生活中的色彩之美。
4.能思考色彩美感並應用及設計於生活中。
教師課後省思
1.學生在調色過程中常使用高明度和高彩度的色彩,透過真實生活的觀察,發現色彩有許多不一樣的明度彩度,再往後的調色中學生的能力變的非常多元,呈現出許多不同的色彩,改變了過往對於色彩的刻板印象及調色能力。
2.最後作品呈現並沒有預期的效果,因保麗龍球會降低色彩的彩度導致學生調出的低彩度色彩,因保麗龍球的材質因素導致色彩的色調會偏灰黑。
3.因校園的限制讓色彩產生侷限,往後修改可以在往校園外面延伸,產生更多色彩的變化,使學生有更多的選擇。
-
01環境色彩意象
介紹城市或國家的代表性的色彩組成,以此說明建築色彩與地方性的自然地理環境以及人文地理環境的密切關係,並介紹新城地區的人文地理及環 境色彩的規劃。
-
02教室外的黃綠紅
以天空的藍色為例,觀察出不同的藍色;樹上的葉子有那些綠色,觀察後進行色彩的調配,區分出三種色彩後,運用水彩之基本技法進行色票製 作。
-
03校園一隅
在校園中尋找屬於新城國中的顏色(天空的顏色、校園建築物的顏 色、植物的顏色)進行景觀色彩分析,透過色票的比照對比,進行色彩複製再現、材料提取收集等方式記錄現有校園色彩,運用梅花盤將所觀察之色彩進行調製及規劃,呈現 出符合校園人文、地理及環境的色彩。
-
04校園色彩
將其規劃之色彩進行色彩分析及顏色調製,將五種調製出的色彩進行色票的製作,製作出的色彩進行彩繪,展現出新的校園建築色彩,加深對自我文化 的認同。並進行發表分享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