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學習觀察包裝紙和紙袋配色在生活中的應用。並說明喜歡的原因,觀察生活中常看到的綠色-蔥、松、竹、嫩草、柳葉,試著分析感受這些色彩之間的不同,再利用卡典西德做出多層膜且大面積的冷色系,暖色系,無彩度透明看板並拍照,觀察並記錄分別呈現甚麼感覺,再思考可以加上甚麼色彩使之變成衝突色,將這些看板用投射燈分別投影在大布幕上,分享與討論不同配色對教室空間氣氛的有甚麼影響,並試著思考適合將此配色應用在自家環境中哪一區塊,並拍照記錄。
美感預期成果
希望藉由此次活動體驗,搭配美的原理原則 <漸變、重疊、排列>,學生了解協調色、衝突色、無彩度,利用單純的造型加上色彩的變化,學到色彩對空間的影響力。
教師課後省思
1.首先要求學生帶印刷品,不要是包裝紙,因為市面上買的到的包裝紙都比較單調,面積雖然大張,但是都是重複的色彩和圖案,對於學生分析色彩會造成困擾,所以最好找卡片面積比較小,好分析的印刷品較佳。
2.要學生做印刷品之色彩分析針對七年級生有困難, 因為牽涉到比例的問題,雖然有用例子講解介紹,但還是對學生造成理解上的困擾,所以建議先教觀察和分析比例的能力後比較適當,否則會再練習部分延宕很久。(遇到的問題與對策、未來的教學規劃等等,可作為課程推廣之參考)
-
01第1堂
透過自己所選出的喜愛顏色,分析、了解喜歡的原因,由此延伸,帶領學生理解配色效果概要,再適時對應到課本所學的色彩學內容。
-
02第2堂
運用生活實例-御茶園廣告--邱澤*日本御用6種潮色,引導學生了解色彩的細膩呈現,請大家將帶來的生活物件,搭配色票,選出最接近的色彩。並分析這些色彩是那些色組成。分組讓學生利用限定顏色與形狀的卡典西德,運用疊色的方法,引導學生從做中體會色彩漸變的感覺,並將成果投射於牆面,紀錄分享色彩之於環境的感受。首先先運用綠色+圓形。
-
03第3堂
學生操作方式同第2堂課,改成暖色系,形狀改成方形。完成後拍照記錄。
-
04第4堂
學生操作方式同第2堂課,改成無彩度,形狀改三角形。完成後拍照記錄。
-
05第5堂
請同學想想這些顏色排在教室時,空間氣氛有改變嗎?有甚麼改變?描述看看, 再思考加上哪一些色彩可使冷色系看版和暖色系看板,分別產生衝突色調。
-
06第6堂
分享與討論-請小組討論並分享當這些不同色系放在教室時,空間氣氛有何改變?並思考哪一配色適合 應用在自家哪一空間,拍下照片並和同學分享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