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綠 · 印記-便當袋圖案設計

核心概念
  • 校本課程結合美感教育實驗課程
  • 構成的秩序之美感
美感知能
  • 樹葉的形狀變化多時需秩序做基準
  • 空間的運用和適當的留空
  • 構成能使畫面產生多元組合
  • 跨域思考-使用化學藥物溶解葉肉
  • 討論與合作的重要性
  • 將美感在生活上實際應用體驗

課程概說

將學校豐富的植物生態與美感構面的構成做結合,讓學生從學校日常會用的餐袋,去發想體驗生活的美感課題。利用校園裡植物的葉子做為觀察物件,看自然界植物葉脈對稱的美感,再使用不同樹種的葉子,以秩序和構成做練習主題,抽離色彩只純粹運用構成的秩序之美,課程中加入跨科的小實驗,讓孩子能更清楚看到葉脈,並寫下觀察心得&實驗結果,最後用葉子當素材,實踐構成的美學,引導學生藉由秩序的「重複單一」以及「整齊與韻律」、對稱和主從關係,排列出構成的秩序美。

美感預期成果

  1. 公民美學:讓學生注意台灣一些生活美感上的問題,讓他們去思考如果他們成為有能力 的公民時,是否能從美感的知識層面上去做合宜的美感思考。
  2. 秩序:讓學生了解構成生活美感的核心概念是秩序。
  3. 構成:希望學生能初步了解,對稱、平衡、主從在日常中的運用,再藉由實作部分的練習,加深孩子們的印象。

教師課後省思

課程設計想將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中的Science,與學校的校本課程和美感教育實驗課程做結合,學生對於上美感課能去實驗室做實驗,感到新奇又有趣,透過葉片的溶肉實驗,學生覺得能更清楚看見葉脈的脈絡,瞭解自然界對稱的法則,因為只有一節課的時間,過程較緊湊,利用強鹼加熱去溶解葉肉,煮葉子的時間要拿捏好,不然有些葉脈會被溶解掉,或是時間太短葉肉還未被軟化,每班在這節課完成葉肉溶蝕的學生大約占1/6左右。
將美感的秩序和構成概念,用校園植物的葉片做媒介,去完成便當袋的圖案設計,,因想讓學生聚焦在排列上,所以去除掉色彩這個變因,將構成的概念搭配秩序讓學生用描摹的方式,忠實呈現葉片的大小與形狀,原先考慮很多方式,最後選了熱轉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最佳效果,充分展現孩子們的想法與創作。
學生對於能將美感元素實際運用在生活事物上,存有高度的興趣與行動力,學生觀察生活周遭的美感。

課程規劃
  • 01
    構成的秩序美(一)

    對稱的古典美學VS.平衡的現代美學

  • 02
    構成的秩序美(二)

    主從關係結合生活的實例,說明「重複單一」和「整齊與韻律」

  • 03
    校園探索(採集&實驗)

    溶解葉肉的實驗

  • 04
    實作練習(一)

    葉片模畫、排列、討論與掃描

  • 05
    實作練習(二)

    便當袋圖形的定位和熱轉印

  • 06
    報告與分享

    分組上台做課程分享

張素菁
桃園市立楊明國民中學 教師

任教於 桃園市立楊明國中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