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蓋有意思、有構美例!

核心概念
  • 構成中主從關係的運用。
  • 構成中畫面平衡的運用。
  • 構成與比例的合宜搭配。
美感知能
  • 利用主從關係與畫面平衡能組合出有美感的版面。
  • 比例是影響生活美感的重要關鍵。

課程概說

根據國內媒體調查,「台灣街頭十醜」中人孔蓋因為圖樣設計單調加上容易打滑、造成意外而排名第七,但鄰近國家日本的路面觀察家卻認為:「透過欣賞人孔蓋,同時也在欣賞這座城市。」其實只要用心設計,人孔蓋也可以化身為街頭藝術品,宣傳在地美學與文化特色。
美感素養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對生活中的事物產生「啊!有~美!」的感受,透過本次美感課程,進行社區公共設施—孔蓋踏查,藉由孔蓋中圖文配置歸納出「構成」及「比例」的構面,並能嘗試轉化應用於個人「類人孔蓋藏書票設計」,藉以提升學生對公共領域的美感覺知及嘗試具個人特色的美感創作。

美感預期成果

學生能持續理解「構成」中的主從關係與畫面平衡的重要,並學習到「比例」安排的應用,以發展出具個人特色的圓形版面美感提案:類人孔蓋藏書票設計。

 

教師課後省思

  1. 美感的影響力是細膩而細水長流的。
  2. 有了美感構面課程設計工作坊KIT「比例」的實作經驗,筆者也初次嘗試設計「比例」--明度階沙瓶的學習工具讓學生動手實做,將原本印象中的彩色沙瓶轉換為黑、灰、白明度階色鹽,使學生在操作過程中,能專注在黑、灰、白明度階色鹽的美感運用,對於比例視覺化的感受更加強烈,也能產生「比較合宜」的審美敏感度,體認到「比例」是影響生活美感的重要關鍵之一。
  3. 路上觀察微型校外教學和類孔蓋藏書票創作的設計,讓學生透過實際觀察、拓集對環境有感,並能產生「構成」及「比例」的構面思考,使生活、美感、創作三者產生自然而然的連結,也能加深學生對環境的美感覺察。
課程規劃
  • 01
    比例小實驗—明度階沙瓶

    自製明度階沙瓶(黑、深灰、中灰、淺灰及鹽巴原色共5種色鹽),實際感受比例在視覺的具體變化。

  • 02
    初識孔蓋

    各組(大聯盟分組法分組)以平板進行小組任務型討論,再搶答、回覆孔蓋小知識,老師最後進行統整及補充。

  • 03
    認識孔蓋構面組合及路上觀察技巧

    各組進行孔蓋構面組合及比例應用探討、老師介紹路上觀察技巧,下週行前準備及任務分配。

  • 04
    蓋有意思.社區踏查—孔蓋路上觀察

    進行社區踏查,觀察、觸摸人/手孔蓋的圖形細節,透過彙整孔蓋圖文資訊做為圓形類孔蓋藏書票版面設計參考。

  • 05
    「類人孔蓋藏書票設計」提案1

    說明藏書票的特色及版畫工具的使用,引導學生將前四週探討結果、觀察資料及將美感構面融入提案,進行設計。

  • 06
    「類人孔蓋藏書票設計」提案2~

    轉印、刻章、拓印完成提案並進行提案賞析與觀摩,以實物投影機展示作品,驗證合宜的美感特色構面創作。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