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1、野餐幻想曲
以文本資料引導學生想像野餐的情境與所需,統整野餐美感要素與活動需求
2、『質』與您共饗
設計野餐活動邀請卡邀請師長,文案書寫練習與美感格式編輯,實踐構成中主從關係與格線分割概念,並運用質感構面完成符合活動主題的卡片設計。
3、天作之『盒』
健康飲食出發,規劃食材;運用質感素材並帶入成套的概念,將食器、餐墊、餐籃、紙巾等設計出可成套的野餐組合。
4、秋日野餐話詩意
拍照記錄野餐時師生與同學間的互動與情境的美好,教師與學生互評,並以不同文字形式,撰寫對於此次野餐活動的點滴心得。
美感預期成果
- 學生透過每節課程對質感知識的剖析與施做、教師提問紀錄、小組的分組活動討論、個人回饋分享、活動照片等,使學生有更加詳盡的學習歷程記錄與反思。
- 強化質感美感在生活的重要性,學生能實踐於生活,用之於生活。
- 運用質感、構成與色彩的相互關係,辨識出視覺美感。
教師課後省思
- 此次野餐活動,重點不在野餐:
野餐活動成為多數教師課程設計的選擇,實則是想提高學生對課程的高度期待,讓學生在乏味的學習情境中,得到鼓勵與解放;但於我的課程設計中,他是一個最終的成果展現與運用,驗證學生自製的食物器皿,可以配合活動做出符合情境考量的實體作品,真正落實美感於生活,開啟對器皿的質感另一個視窗與鑑賞的可能性。 - 環保議題與素材間的衝突:
此次課程著重於學生對於可操作素材的技術開發,改變素材質感的多變異性之可能,對現階段的國中學生而言,相對認知的材料有限,經驗中能運用的操作技術勝少;因此,教師須協助篩選材料,提供學生易上手能學習不受挫的材料為課程執行重點。若只著過度著重於環保議題而選擇材料,所學課程將到受侷限,無法達成質感的素材實驗、變化與美感議題,好的服裝設計師、建築師不也是需要透過無限次的模型製作,才能成就完美的設計作品,若以環保議題框住學生的實驗、發現、操作、發展,對美感教育並無助益。
-
01野餐的故事
教師製作學習單,以文本為媒介,學生透過網路蒐集資料,舉出有關野餐的文章或歷史,提高學生對野餐活動的興趣與關注。
-
02野餐活動主題提案
以「故事閱讀」為野餐活動主題,讓學生小組發想故事情境內容中,包含的 色彩、質地(材質)、食物、佈置、活動設計。
-
03質感觀察站
教師以紙張為素材,讓學生以剪、摺、揉、挫、扭、壓、撕、割等技術操作體驗,紙的實作方法,進行紙張的表面質地變化探索。
-
04質感與情感
學生先認識材質特性,嘗試以實驗精神,認識材質相關技巧,試圖以兩種至三種材質,進行組合,比較與單一質地的視覺呈現有何不同?
-
05質感再現
教師規劃統一大小的封面格式,學生進行質感試片,該組決定符合故事情境的質感素材,進行表面素材的變化處理,完成一份具有質感試驗與構成美感的野餐邀請卡片製作。
-
06『質』與你的悄悄話
教師準備各式質料不同的紙張,提供學生書寫卡片內頁。
-
07質感餐盒(一)
學生依據餐點食物需求,選擇盛裝紙盒的深度與大小。
-
08質感餐盒(二)
進行外部器皿的質感實作中,學生須符合主題風格、食物與情境的視覺搭配。
-
09質感餐盒(三)
將小組製作邀請卡時所選擇的素材,運用不同技巧將素材的表面質感改變,構成另一種質感紋理,讓學生對質感的認知更近一層。
-
10健康的野餐menu(一)
教搭配家政課程,引導學生重視健康飲食,討論搭配菜單。
-
11健康的野餐menu(二)
食物擺盤練習:教師準備各式盤子級食材,引導學生進行擺盤課程,認知到整齊的秩序美、空白的流暢美、構成的錯落美、色彩的比例美等。
-
12野餐去
學生須運用所學習的質感、構成與色彩三大構面,完成主題式的野餐佈置,學習統整能力與符合時代價值。
-
13秋日野餐話詩意
引導學生回想本學期之十二節美感課程,將自身感受最深刻、學習歷程最清晰且感興趣的部分,做詞彙紀錄,修飾後構成三行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