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構成的問題來自於物件與物件之間的相互關係,讓學生觀察學校附近東海夜市街容,思考各種形色的招牌置放是否合宜,再從超商或商店的陳列方式與消費者的購物動線,探討構成對環境視覺美感的影響。課程以構面中的構成為主軸,從生活周遭的例子開始,介紹構成的主要形式,包括對稱、非對稱、主從關係與隔線分割等,並透過不同的組合決定了構成的樣貌;另外,藉由藝術家的作品理解構成的要素與表現方法;最後學生透過實際操作與練習更進一步理解構成的概念並能運用合宜的構成原理嘗試吐司的裝飾與擺盤,不用花大錢也能擁有視覺與味覺的美好享受。
美感不只侷限於畫紙上與美術館,更是存在於我們生活的環境中,藉由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開始關注、檢視自身的生活環境,透過吐司的裝飾與擺盤,讓學生感受到吐司也能變化萬千,並期望學生能將課堂所學應用於生活當中,提升生活品質。
美感預期成果
- 透過課程引導能理解構成的基本概念。
- 能夠主動觀察自身所處環境,包括家、校園或商店等,探索其中的美感問題。
- 能在實作的歷程中熟悉構成的概念並在生活中加以運用。
- 餐點擺盤的美感。
教師課後省思
- 這是第二次實行本課程,經過微調後,大致上整體課程更加流暢,本次正式實行課程前有再特別讓同學們認識美的形式原理,讓學生們在進行吐司設計時能有更多的美感根據。
- 從學生的生活環境切入再慢慢縮小範圍到百貨、超商,最後再聚焦到食物上,讓學生更能在各個面向都感受到構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對我們的影響。
- 雖然在實際操作過程當中不斷提醒同學們注意食材的量,還是有少部份的同學會在製作時忍不住把想吃的食材通通擺上去,除了與原構圖不一樣之外,容易使作品看起來過於凌亂;但這次也有部分同學自己帶了喜愛的食材,讓作品的效果比本來的構圖更好。
- 這次的作品拍照有簡單講解拍攝食物的攝影技巧,多數同學能在最後的拍照上達到不錯的效果。
- 透過全班作品的並列展示與同學們互相分享,讓課程能更圓滿的結束,學生也從回饋當中更加理解構成的重要性。
-
01發現生活中的構成
1.街道市容的秩序、文書版面的編排、服裝造型的搭配、房間的佈置甚至是食物的擺放都與構成有關,透過觀察生活週遭環境,討論秩序與構成的重要性。 2.認識構成的幾的方法:對稱的古典美學、平衡的現代美感、主從關係凸顯焦點、隔線的分割邏輯、組合決定構成樣貌。
-
02擺盤小心機
佛要金裝、人要衣裝,餐點也需要擺盤來加分,從餐點照片的觀察,發現「看起來好吃」的秘密,而其中蘊含了哪些秩序?運用了哪個構成方法?
-
03構築【吐司上的風景】
1.「Open sandwich」-吐司的100種可能,以簡報分析各種開放式三明治的構成方式,請學生觀察各種食材的色彩與質感,試著用各色紙張擺出喜歡的吐司裝飾。 2.【吐司上的風景】構圖練習:利用各種顏色的紙,將所欲排列的吐司造型剪貼於學習單上。
-
04【吐司上的風景】實作一(4、5節連堂)
將上節課所完成之構圖轉化為真實的吐司作品,過程中仍需考慮構成的方法與色彩的搭配。
-
05【吐司上的風景】實作二(4、5節連堂)
完成後將吐司與背景做合適的搭配,擺放至適合拍照的構圖位置,拍攝紀錄下來。
-
06欣賞吐司上不同的風景
將每個人的作品列印後全班分享欣賞,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一件作品,記錄下原因,並分析其美感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