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構成練習曲

核心概念
  • 點線面、秩序、對稱、層遞
美感知能
  • 拆解、組合、版印

課程概述

以「構成」、「色彩」為課程主題
透過發現為主的初階課程中,從生活中找尋美感案例,進一步了解構成與美感視覺經驗的關係及在生活中運用的特點,讓學生提升感受力後。再以美感工具有層次地練習,塊面拆解、組合排列、可對應美的形式法則有哪些;線性分割的幾何構成,讓學生透過練習並思考怎麼樣的分割方式在畫面上是有層次、有美感的;單一元素在版面構成時可以如何使用,最後呈現封面構成練習時再加上色彩的條件,讓學生以構成為主,色彩為輔,設計出屬於自己的「封面」,也讓學生明白美感不是空泛的想像,是動手實踐的歷程。

美感預期成果

  1. 以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學生對構成有概念、提升學生對生活美感的感受。
  2. 透過美感-構成的觀察、分析與練習,了解構成是生活設計中不可或缺且具有意義。
  3. 透過構成練習,學生能學會使用構成與色彩進行封面設計,並欣賞生活中構成之美。

教師課後省思

以生活周遭的景物引導學生觀察,增加白色卡紙「觀景窗」的使用,讓學生能聚焦觀察。
原定第二堂為名片製作,為讓學生了解構成的原理,在名片製作前,但先讓學生以實物作構成排列的練習。
以橡皮章取代橡皮版,縮小設計範圍,讓學生練習單一元素的構成與排列。

課程規劃
  • 01
    發現問題與引導-發現環境中的構成美感

    以生活周遭的景物引導學生觀察,不同質感的分割排列,與重複元素的組合。有秩序的構成可帶來視覺上的愉悅,之後分小組,給指令,讓每一組學生在校園內找尋具美感的自然構成物與人工構成物,拍照記錄討論。

  • 02
    探索與體驗-塊面的拆解與組構

    以名片的版面做構成練習(包含文字訊息),透過畫面分割、重組讓資訊的傳遞有不同的視覺焦點。之後讓學生討論做歸納、分析,產生構成美的形式。

  • 03
    探索與體驗-單一元素構成

    以橡皮板為操作練習,利用單一元素的複印,試著排列組合出可能性,達成視覺變化,發現個別(點)、群體(線、面) 與整個畫面建立的關係。

  • 04
    應用與整合-作品集封面構成設計

    運用先前構成單元中的練習、先設定好主題(我的色彩),預設條件四色(低彩度三色、高彩度一色),配合點、線、面安排構成。

  • 05
    學生分享與觀摩作品

    展示學生作品,互相觀摩,彼此檢討版面是否合宜,是否有達成構成之美感,未以後埋下美感的種籽。

鄭雅云
高雄市立五甲國民中學 教師

任教於高雄市立五甲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