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帶領學生認識不同型態花磚的質感,統整從平面到立面,質感轉換到環境質感搭配等實作練習。
利用拓印與免燒陶土進行校園的建材質感踏查,將上學期設計的圖稿以超輕土完成花磚仿製,並細心處理質感表現〫接著上第二層塗料改變質感,在過程中認識質感的變化,藉由創作重新認識建材質感之美,探索在地生活文化之美感經驗〫
課程最後邀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花磚作品排列組合,提出策展概念與想法〫思考作品在展覽空間中的擺放位置、與環境質感的呼應,對生活環境與空間能進行美感覺察與省思。
期待課程結束後,學生能持續關注花磚的在地發展與文化存續議題,認識校園中的綠建築,關心生活周遭環境,細心品味質感〫
美感預期成果
學生能對居家生活環境進行美感評估,關心環保建材選擇的議題,藉由花磚設計創作,認識質感,重新思考環境中的秩序之美,從人文角度認識在地文化,培養美感素養〫
教師課後省思
因應疫情而被迫取消的實體課程實在可惜,未來要更珍惜能實體上課的時機,及早規劃教學活動。
課程規劃
-
01生活中的質感
老師先運用質感牆的紀錄,讓學生了解所處生活環境其質感的多樣性。接著進行校園的質感踏查,以鉛筆拓印建材質感〫
-
02生活環境中的質感組成
學生分組(三人一組)依各組主題任務,以「免燒陶土」實地拓印環境中的不同質感(範圍可由校園擴大至社區環境)〫
-
03仿製花磚
將上學期設計的圖稿以超輕土完成花磚仿製,並思考質感表現〫
-
04質感的選用有其目的性
上第二層塗料改變質感,在過程中認識質感的變化,進行討論〫(質感變化可限定校園中的自然資源,如沙、土、植物等〫)
-
05環境質感搭配
將全班的作品進行質感分組,尋找校園中能與之呼應的角落進行策展思考〫
-
06空間中的質感
將花磚作品排列組合,思考作品在展覽空間中的擺放位置、與環境質感的呼應,對質感進行文字描述,整合概念合作完成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