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釐清「質感」的定義。就是指物體材質所呈現在色彩、光澤、紋理、粗細、厚薄、透明度等多種外在特性的綜合表現。以「五官記憶質感」-對象物(形象或物品)的表面性質,可經由觸摸或視覺經驗的聯想而感受到。透過課程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重新發現自然質感之美與人工質感之美;並透過「採集」紀錄質感。
第一階段發現,以介紹歷史上6 位重要的植物插畫家為課程開端。從校園質感巡禮中, 發現自然質感與人工質感之美,並使用拓印與速寫方式記錄;進而要學生回家完成「一日質感日記」學習單。
第二階段探索,從品牌植物花布美感元素,到日本sou.sou與芬蘭marimekko品牌花 布設計等經典案例,讓學生欣賞好的設計。
第三階段應用介紹各種手染布技法,如「絞染」&「縫染」以「植物染」設計專屬花布。了解書皮套的構造關係,將手染布為自己藏書,以裁縫量身訂做完成一質感書皮衣。
美感預期成果
- 介紹歷史上6 位重要的植物插畫家,從昆蟲、花卉、解剖等角度出發,橫跨 300 年歷史的植物插畫,引起學習動機。
- 能了解與感受「質感」-物體材質所呈現在色彩、光澤、紋理、粗細、厚薄、透明度等多種外在特性的綜合表現。
- 能從生活周遭及校園中學習「質感記憶」觀察、歸納與反思,尋找並紀錄。
- 欣賞知名花布品牌設計,並從中學習美感元素。
- 能觀察植物構成之美並手繪紀錄。
- 能認識學習各種手染布技法。
- 能動手設計屬於自己的手染布。
- 能完成屬於自己的青春手札書皮衣。
- 能將作品成果展示於校園公共空間或社區藝文空間。
教師課後省思
培養學生觀察力,課程設計能與生活相連結。
課程規劃
-
01第一堂
1.質感的觀察與分析 2. 以「一日質感日記」紀錄自己的一日生活質感
-
02第二堂
1.介紹歷史上6 位重要的植物插畫家 2.尋找校園質感蹤跡-質感採集-「拓印」 3.尋找校園質感蹤跡-植物質感採集-「速寫」
-
03第三堂
1.欣賞品牌植物花布美感元素 2.探究設計師靈感來源與創作歷程 3.植物圖案設計與文創商品結合 4.植物拓印-「敲染」案例
-
04第四堂
1.蒐集植物造型設計之主題元素 2.簡化主題並設計出基本單位形 3.將單位形作色彩配置
-
05第五堂
1.介紹各種手染布技法,如「絞染」&「縫染」2.以「植物染」設計專屬花布
-
06第六堂
1.書皮套構造分析 2.質感書皮套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