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轉角遇見ART」-場域休憩椅模型

核心概念
  • 結構是傳遞力量與維持穩定之重要概念。
  • 結構物件之造形比例、材質、色彩是否具美感。
  • 了解理性的穩定-「結構」與感性的穩定-「空間」。
  • 綠色設計的概念與內涵。
美感知能
  • 卡卡疊技法(不能黏貼)。
  • 能運用建築方法「框架式」與「疊砌式」。
  • 比例尺丈量與繪製。
  • 木工製作技法。
  • 電動雕刻筆細部雕刻與燒烙筆繪製紋飾技法。
  • 壓克力顏料彩繪。

課程概說

第一階段發現,從東女前日式建築群參訪對舊建築歷史梳理、日常家具等生活物件之觀察,了解結構力學與美感關係。舉經典設計椅如:巴塞隆納椅、日本蝴蝶椅、丹麥椅、瑞典椅等案例。第二階段探索,透過美國建築師BRYAN BERG 撲克牌建築作品,並進行卡卡疊實驗,堅守不能黏貼原則,挑戰疊高任務,並進行結構物件之乘載測試。第三階段應用,以「轉角遇見ART」為設計主題,觀察校園環境、並為校園角落進行符合場域之休憩椅設計,並完成1/10模型椅製作。

美感預期成果

  1. 了解結構之內涵,欣賞「力學」與「美感」兼具之經典範例。
  2. 了解:理性的穩定-「結構」與感性的穩定-「空間」。
  3. 透過撲克牌卡卡疊實驗與乘載重量測試,感受力學之重要。
  4. 能理解與運用建築方法「框架式」與「疊砌式」。
  5. 能欣賞知名設計椅子造形與功能兼備。
  6. 能關懷周遭環境,在校園角落設計一張符合場域且具實用與美感椅子模型。
  7. 生活物品「收納架」製作;木工工具介紹、木工製作技法與步驟介紹(丈量、裁切、打磨、接合、塗裝)。
  8. 學習電動雕刻筆雕刻、燒烙筆、壓克力彩繪技法於木頭。
  9. 透過親自動手設計與實作,更清楚了解並感受結構之美。

教師課後省思

對創作背後文化環境需先進行研究,再讓學生思考如何結合設計。

課程規劃
  • 01
    第一堂

    1.結構(structure)的概念。2.穩定結構與美感的關係。3.理性的穩定-「結構」與感性的穩定-「空間」

  • 02
    第二堂

    1. 建築結構方法「框架式」與「疊砌式」。2.民權里日式建築群參訪。3. 欣賞美國建築師BRYAN BERG 撲克牌建築作品。4. 撲克牌卡卡疊實驗。

  • 03
    第三堂

    1.欣賞世界經典椅子案例。2.美術館內角落休憩椅子案例。3.「轉角遇見ART」-校園角落椅子設計圖。

  • 04
    第四堂

    1.「轉角遇見ART」場域休憩椅模型(一) 2.\t介紹卡榫結構。 3.繪製設計稿/丈量/裁切。

  • 05
    第五堂

    1.「轉角遇見ART」場域休憩椅模型(二)2. 依設計稿椅工鋸尺精準丈量。 3. 裁切/接合/塗裝技巧。

  • 06
    第六堂

    1.「轉角遇見ART」場域休憩椅模型(三) 2. 打磨/裝飾/保護漆/組裝配件。 3.繪製紋飾技巧。 4.成果展示發表。

康毓庭
國立臺東女子高級中學 教師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