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校園袋著走

核心概念
  • 基本的色彩認識、構成原理
  • 認識校園公共藝術
  • 版畫的基本概念
美感知能
  • 理解畫面安排中的美感元素,構成、色彩、比例
  • 理解畫面構成的美學
  • 能思考以色彩表達抽象概念
  • 能透過自己的作品進行表達與反思討論
  • 能以分組討論方式欣賞多元的感表現手法
  • 將校園公共藝術—哈慕尼星船的色彩、造型等融合在作品,以設計出專屬於本校的提袋

課程概說

本課程以「構成」為主,「色彩」為輔,學習二者之間相互搭配出和諧的畫面安排,並從中進行構成與色彩之間的相互關係,在第一週讓學生觀察生活中構成的美感,並分組討論思考線條分割及幾何型在畫面上的構成。第二週介紹色彩原理、色彩意象,並著重於色彩比例的安排及生活中的運用。第三週使用粉彩帶入色彩表達,讓學生自行規劃比例大小,使用顏料調配出所選擇的色彩組合填入比例方格中,讓學生思考色彩比例的變化及感受。第四、五週是結合構成與色彩的單元,以提袋封面設計作為成果作品,學生已能思考構成的形式,在提袋封面上規畫出具有美感的構成圖形,並搭配色彩意象的練習,可自行創造屬於自己的色彩表達在封面上。最後一週為學生的分享及討論。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能運用色彩比例製作出一張具有美感的作品
  2. 學生能學會構成與色彩製作出具有美感的提袋
  3. 學生能思考構成與色彩間的畫面搭配是否有美感
  4. 認識粉彩藝術

教師課後省思

  • 構圖與排版
  1. 排版練習學習單,給了二大主題:方形分割、其他形分割(三角形、梯形、或任可形狀),大部份的學生是無想法的隨意畫線,對於構成尚沒有概念。
  2. 第四節方型紙練習,使用紙膠帶將紙張分割出不同的比例,由於紙張較小,學生的掌控力較佳。
  3. 提袋設計部份,有了前面二次的練習,設計提袋時變化變多了,作品也更多元。
  4. 一個概念的形成需要反覆不斷練習
  • 色彩
  1. 部份學生在調色時,沒有預設要調的顏色,經常是以顏料的原色直接上色。
  2. 配色時也是如此,沒有想法,有什麼顏色就直接填入。

 

課程規劃
  • 01
    構構看-欣賞構成之美

    以PPT介紹畫面分割的視覺效果,及畫面中物件之間的位置關係,讓同學了解平面構成原理: 反覆、平衡、統一、對稱、單純、對比、 漸層、韻律等。再讓學生討論如何安排畫面。

  • 02
    分分看-畫面的表達

    利用排版練習學習單,讓學生練習分割畫面。練習一:只能以方形來分割、練習二:三角形、梯形、或任可形狀練習將畫面來分割。

  • 03
    彩彩看-色彩表達與比例的搭配

    利用十二色相環讓學生了解色彩搭配中的類似色配色與對比色配色。 A.觀察生活中的色彩,討論生活色彩的運用 B.討論生活當中的色彩配置及不同顏色所給予人們不同的心裡感受。 C.不同比例的色彩搭配及生活運用。

  • 04
    調調看

    色彩表達與比例組合練習:學生一人一張方型紙作為練習,使用紙膠帶將紙張分割出不同的比例安排的長條,並給予情境,讓學生思考情境所衍生的色彩。 使用粉彩為上色媒材,除了色彩練習,還夠讓學生接觸新媒材,以手指頭沾取粉彩作畫,體驗指尖藝術。

  • 05
    袋袋看

    構成及色彩搭配:以製作提袋的方式呈現。首先運用構成單元當中學會的畫面安排以紙膠帶分割提袋的封面,再以色彩單元當中的色彩意象活動做衍生,讓學生自己安排自己所想的印象及情境,調配出屬於自己的色彩填入分割的畫面,顏料乾掉後將紙膠帶撕除。學生能夠自己操作及完成提袋。

  • 06
    想‧享看-分享與討論

    輪流分享自己的作品及理念,彼此欣賞並討論對於作品畫面的感受。以小組走秀方式呈現作品,彼此欣賞及討論。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