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生命圖騰

核心概念
  • 利用書商所發給的名畫小海報作為色彩配色的參考,較能突破學生配色的慣用習慣
美感知能
  • 在生活中常見的招牌商標logo設計,或是印章印面圖文設計等,都是以文字為架構去成就的視覺構成,此課程設計著重在讓學生以自己的名字為主體進行構成設計。

課程概說

用名字來說一個關於自己的故事→從拆解名字筆畫來重新安置自己→繡/Show出自己新的樣貌 
•透過詢問家人自己名字的由來,從文字字義中挑選出自己想認同的意涵,回顧自己過往事件以及情緒標記...等小練習,逐步建構出自己所認同的自我價值。
•從中文字認識文字的結構與構成。
•並在此架構下練習拆解名字筆畫,將其視為畫面上分布的線段,賦予色彩、重量的差異重新安置在一方畫面上,用新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價值與可能性,並以胚布、針線縫製完成。

美感預期成果

  1. 能自他人眼中的觀看自己的舊有模式逐漸轉移成自我觀看模式。
  2. 能將創作與生活結合,並進行自我取材。
  3. 能認識文字結構並應用於創作中。
  4. 綜合過去所學(綜合課的基本縫紉),並體驗藝術創作的多元手法。

教師課後省思

在圖形設計上,篆刻藝術家李默父的作品對學生在圖面構成有很大的助益。

實作課程觀察到可調整部分:學生雖於七年級家政課已有基本縫紉課程,但未能於生活中實際實踐的練習,所以課程實作上要花很多時間從基本穿針,打結教起,可以以穿針器輔助使用,減少學生穿針挫敗經驗。

在停課前一週有先將刺繡畫框發還,也配了刺繡針,但是繡線是以手縫線替代,須由學生依作品需要剪線帶回,有的學生沒有做這個動作因此最後在完成作業上因為沒有材料而需要另外採買,或由老師代為剪線快遞,下次課程可以先準備繞線板,於每次上課時就陸續將材料線材領取整理好,降低因遠距課程影響實作課程的機會。

課程規劃
  • 01
    名字的故事與我的樣子—有系統的採集關於自己名字的故事由來以及意涵。

    •課堂上分享名字的由來(命名方式及相關故事),並以文字記錄下來。 •引導學生回顧自己過往的生命中有哪些值得被記錄下來的事件(刻印),以及所伴隨的情緒象限位置。 •\t以自由書寫方式將我的名字寫成一段文字。

  • 02
    卻有力量,來自結構。

    •從自然界看見結構改變力量傳遞的方向:植物的生長、蜘蛛張網... •從食衣住行看見結構的例子。 •觀察自然界的結構從對稱開始、規律、而後產生韻律的變化。

  • 03
    文字結構放大鏡

    •認識中文字基本框架,負空間的均衡,主副筆的概念。 •\t介紹點陣字,練習減筆概念。 【講座-方寸萬象】 ■講師:李墨父老師(書畫篆刻藝術家) ■於第三次課程後安排2節

  • 04
    結構重整,看見新風景。

    •將姓名筆畫拆下,以對稱/規律/韻律等調整移位,找出一個新的面貌,注意負空間均衡。 •介紹刺繡工具,使用基本繡法與立體刺繡影片自學。

  • 05
    Name line Show—手縫作品製作

    •進行手縫操作。 •教師拍攝課程紀錄。

  • 06
    Name line Show—評量與回顧

    •完稿作品進行評量(與原草圖比對) •\t師生進行單元課程回顧與學習心得分享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