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國中生在七年級時多半曾學習美的形式原則,但是教科書僅用一個單元便草草帶過,學生印象不深。因此本課程特別將「反覆」、「韻律」、「對稱」三項原則、以及構成構面中的「主從關係概念」挑選出來,配合美感教育電子書的內容,加入色彩元素,然後運用剪紙、圖案拼貼、色卡排列等操作練習,加深學習成效。最後將上述四項美感概念融合,製作呈現色彩與構成之美的祈福吊飾,並且體驗集體創作(主構成)與個人創作(微構成)之間的對話關係。
美感預期成果
- 懂得探索生活環境中自然物與人造物的構成方式。
- 能明白構成之美自對稱開始。
- 能明白重複的單一元素呈現的整齊、秩序之美。
- 能明白在整齊劃一之中變化某些元素所產生的韻律之美。
- 能明白主從關係明確的構成能凸顯焦點。
- 能察覺集體創作與個人創作之間的對話關係。
- 能綜合運用對稱、反覆、韻律、主從關係明確的構成方式,製作具有色彩與構成之美的手工藝品。
- 養成對構成的敏感度,提升美感素養。
- 能透過議題創作,表達對生活環境及社會文化的理解。
-
01加深對稱原理的認識與體驗
認識剪紙藝術,並以剪紙複習對稱原理,讓學生體會對稱之美。
-
02明白對稱構成是最符合古典美學的配置方式
1. 觀看具有對稱之美的經典案例,欣賞其所具有的穩定感、傳遞莊重、大器的訊息。 2. 以斗南或雲林為主題,師生一起畫心智圖進行創意發想,然後挑選適當的項目設計大型對稱圖案。
-
03製作具有對稱構成美感的作品
將對稱圖案分割,讓學生用彩色幾何造型貼紙分組製作分配到的局部圖案,最後拼貼到綜合大樓新建好的電梯門扇上。
-
04學習色彩的構成-反覆之美、韻律之美
1. 教師複習反覆、韻律的原理,欣賞這兩者所呈現的美感。 2. 帶入色彩元素,讓學生分組操作色卡排列,進行色彩的反覆構成、韻律構成練習,嘗試不同的組合方式所呈現的視覺效果。
-
05運用對稱、反覆、韻律三項原則進行組構式集體創作
1. 教師運用案例圖片介紹組構式集體創作方式。 2.\t分組練習:先讓各組同學有數量一致的菱形小色卡(限制幾種特定色彩),請學生進行構成的小練習,以拼圖遊戲形式排列組合成一個幾何形態。 3. 之後每位學生帶著一張個各自不同顏色的便利貼,進行色彩分類後,班級一起進行集體構成的拼貼操作。 4. 將全班完成的大型幾何形體拍照記錄,作為最後一節課集體創作作品(主構成)的外形參考。
-
06融合對稱、反覆、韻律、主從關係明確的色彩構成
1. 介紹紗線编織墨西哥「上帝之眼」祈福物的文化意涵,分析其造型、顏色的秩序與構成,以及色彩三屬性。 2.\t教師講解主從關係明確的構成。 3. 每位學生繪製自己的上帝之眼祈福吊飾設計圖:以各自顏色的便利貼為主色調,運用之前所學的對稱、反覆、韻律、主從關係原則,在菱形空白線稿設計圖中上色。 4. 教師交待家庭作業:蒐集長短粗細適當的長木棍。
-
07讓手工藝品呈現色彩與構成之美
1. 教師教授運用線材在棍棒上纏繞出上帝之眼祈福吊飾的方法。 2. 以色票方式陳列棉繩。 3. 學生依照設計圖製作個人的祈福吊飾。(微構成)
-
08理解藝術與生活的關聯,以展現美感意識
1. 在棍棒末端加裝流蘇、毛球、吊繩,完成作品。 2. 將全班作品集結,參照第五節課照片紀錄的大型幾何形體排列,組裝合成一大面簾子,體驗集體創作(主構成)與個人創作(微構成)之間的對話關係。在校園中適當位置懸掛展示,成為具有美化環境功能的公共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