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以構造打包心意

核心概念
  • 集合藝術:把周遭能撿拾的消費文明廢棄物、機器的殘片以各種方式接合聚集,成為立體作品的一種藝術。豪華朗機工的作品《日光域》,向春池玻璃蒐集了醬料罐、食品罐、香料罐等回收玻璃瓶,安裝在不鏽鋼與鋁合金的骨架上,配以新的 LED 和多媒體數位控制介面之後形成長流不息的光點,呈現陰晴圓缺的天體變化。Jane Perkins 則以被遺棄的塑料玩具、珠子、鈕扣、貝殼等被丟棄的東西以顏色分類,再重組併成名畫樣貌。
美感知能
  • 整合構造:運用扣合、卡接、膠合等構造方式,搭配質感的適切性,設計:包覆膠合曲面素材或卡接單位形,運用銅釘、鈕扣(點式扣合)進行花葉或實物的整合構造包裝設計。
  • 扣合設計:應用金屬紙(柔質線性物件,可彎曲可豎立,為後續的膠合彎折曲面預做準備)、長腳釘,嘗試設計各式生活小物之創意扣合練習。
  • 膠合設計:練習將卡紙黏合多層後,透過固定工具、圓弧物件(如杯子、筆蓋)進行曲面之定型彎折練習,表面則貼覆擬真質感紙材、葉片,使其產生具包覆效果的曲面素材。

課程概說

觀察有情門家具、Paimio Chair 扶手椅、Cy-Bo 模組化包裝材料、教室內窗框的扣環、書包背帶、桌腳榫接等實例,認識生活中膠合、扣合、卡接等構造之美,環保素材的再利用及解決問題的設計思考模式。
用西卡紙(無膠黏合)嘗試模擬觀察所得做出接合的部位,以金屬紙、長腳釘進行生活小物之創意扣合練習;將卡紙黏合多層後,進行定型曲面之膠合練習;透過點式扣合、線性膠合、平面卡接三階段的實作,對物件的聯結方式與應用點、線、面構成立體包覆有所認知。
將前述練習之包裝構造進行整合設計,自選實物或花束為包裝物,由搭配質感的適切性出發,設計:膠合曲線支撐素材或卡接單位形,及運用釘扣進行整合式構造包裝設計,使心意化為傳達感謝、友善環境的實際行動。

美感預期成果

  1. 能觀察生態材料、模組化包裝、環保素材等構造實例,並分析生活中膠合、栓扣等構造美感。
  2. 能操作扣合、栓結、膠合等練習,進行物件的聯結與解決問題的設計思考模式。
  3. 能搭配適切的質感素材,應用構造形式於包裝實體。

教師課後省思

  1. 生活觀察—參訪有情門時,剛開始很容易看到空間氛圍的整體,示範帶他們移動手機的角度,蹲下觀察椅腳或底部構造後,開始會注意到接合處的曲線和接合方式,但這樣設計的家具產品,對學生來說較有距離感,有些構造也藏得較為隱密;而觀察教室內部構造的學生,很容易發現窗框、黑板槽、椅腳、門閂各有不同的接合方式,甚至有學生用手指模擬構造向我說明她的觀察與提問,深深體會「從生活觀察出發」的必要性。
  2. 構造仿作—沒有操作示範,開放學生自由選擇觀察的形式與接合的操作方式,發現:更能產生不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背帶環除了表面的串接,後方還有來回的摺合使其接合牢固;模擬大型圓規的仿作,因有紙製圓軸,使其還可以轉動;也有異想天開的男生不按牌理出牌,做了一台戰車,綜合運用不同的接合方式,開心之餘,再提醒他從生活觀察來做對照。
  3. 創意釘扣—這期的美感課程,嘗試以「實驗」的精神出發,少了固定步驟的教學,多了各自發揮的空間,給了基本條件限制,分享了釘釦的範例,學著放手讓孩子們以自己的方式與解讀進行操作。即使不合條件(以紙張本身的支撐力形成塊體),但也能藉此說明面與線的差異,與長腳釘是否發揮了作用,在嘗試錯誤的探索中,也同時讓我釐清一些想法並重新設定條件限制。
  4. 回收卡接—發現新學期收到的安妮新聞有環保的議題,在閱讀世界各地小孩如何為環境發聲、生活食衣住行可以從哪些方面著手改變、回收材料有哪些素材可供應用後,再來利用學習單進行省思和設計。
  5. 膠合塑型—學生在操作嘗試中,提出「量子纏繞」的概念,建議他能找出其中的規律性,最後雖然還是亂繞一通,且只有單層,失去膠合的嘗試,但在造型上提出了一種結合物理概念的有趣可能性。
    原本希望學生能參考木片的膠合方式,利用膠的乾後硬化特性產生造型的固定,但後來發現:西卡紙裁成長條狀後,很容易扭曲形成造型,只要前後端黏合或扣合就能塑形,也許日後在設計膠合課程時,能限制基本造型,以「面」的起伏為思考的出發點,而非「線」的扭轉。
課程規劃
  • 01
    生活觀察

    參訪有情門豐富的膠合、栓扣等生活家具構造實例,以提供學生觀察與討論之機會。(兩節連排,一個班參訪有情門,其他班觀察教室內部構造)

  • 02
    構造仿作

    根據上節構造的觀察,拍攝構造物件後,用紙張模擬做出接合的部位。

  • 03
    創意釘扣

    介紹 ipari 回收再製隔間模組系統,認識拉繩、螺絲等固定方式,而後應用金屬紙、長腳釘,嘗試設計各式生活小物之創意扣合練習。

  • 04
    回收卡接

    閱讀一節安妮新聞及學習單的想法整理後,帶來家中蒐集的回收材料,進行單位形的裁切,再以卡接、串接、釘釦等各式構造元件組合。(三節,閱讀引導、設計單位形、剪裁回收材料)

  • 05
    膠合塑型

    膠合為透過木片彎折後兩側密度的變化,加上一層層的膠合固定,即可形塑各種曲形。 練習將卡紙黏合多層後,透過固定工具、圓弧物件進行曲面之定型彎折練習。

  • 06
    質感包裝

    將扣合、栓結、膠合由點、線、面的設計概念出發,初步將前述練習之構造進行整合,並應用質感網紙於包裝改造。 自選實物或永生花束為包裝內容物,使心意化為實際的行動。(兩節)

徐韻琴
臺中市立居仁國民中學 教師

任教於臺中市立居仁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