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塑型之間-華德福泥塑課程與美感之應用

核心概念
  • 讓學生透過觀察、發現及欣賞,理解「構成」的意義
  • 讓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構成」之存在
  • 培養「個人的美感判斷」能力
美感知能
  • 讓學生實作「構成」的操作與練習
  • 能運用土做人體各部位的造型表現
  • 能自由創作出具有個別性的人物造型特徵

課程概說

對於華德福的藝術課程而言,從小學一年級至八年級的藝術課程(如濕水彩、泥塑、書法、繪畫等),若能搭配數學、語文、自然、社會主課程的軸線,作應用語延伸,將能深化主題式課程的精神性,從藝術課的角度切入,透過時作課程予以落實,相輔相成。搭配自然主課程-生理學與人體結構,在泥塑課中用泥土塑造出對人體各部位的造型美感學習。並輔以視覺造型藝術,先對手部、腳部、頭部器觀做整體的觀察,再進入人體骨骼的結構做塑造練習,課程中包含視覺藝術層面的立體構成。

美感預期成果

  • 美感觀察
  1. 讓學生在生活環境中能觀察各種造型的原型
  2. 讓學生在生活事物中能表達各種質感的能力
  3. 讓學生對周遭的生活環性充滿覺察
  • 美感技術
  1. 讓學生實作「構成」的操作與練習
  2. 能運用土做人體各部位的造型表現
  3. 能自由創作出具有個別性的人物造型特徵
  • 美感概念
  1. 讓學生透過觀察、發現及欣賞,理解「構成」的意義
  2. 讓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構成」之存在
  3. 培養「個人的美感判斷」能力
  • 其他美感目標
  1. 跨學習領域課程設計:自然領域/生物領域/語文領域

 

教師課後省思

透過辦理「八年級泥塑增能研習」,校內藝術小組成員得以共同對於八年級藝術課程探討並發展出課程大綱,並在研習時間一起共同創作與對話,我認為是一個相當好的交流。在授課教師共同備課之教學觀察與反思的部分有討論到學生學習經驗:探討課程規劃中的「萬能的手」、「手的表情」、「帶我行遍世界的雙腳」、「我是誰-自畫像」與「我的鬼臉面具」這幾個單元對於八年級泥塑課程的引導與教學流程。藝術教師在教學經驗中選出「我是誰-自畫像」為可能學生在創作上可能遇到的困難,並由有經驗的藝術老師帶領進行課堂前的教師試做。探討課程規劃中的「長腿叔叔-人體最長的骨骼」、「股骨實作」、「在我之內的思考-頭骨」與「名畫中的頭骨」這幾個單元對於八年級泥塑課程的引導與教學流程。而關於學生學習材料或資料的部分有: 課堂前印製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杜勒祈禱的雙手,並準備作品小故事,引發學生對於手部作品的內在情懷。準備人體器官的石膏模型做為學生在塑造作品前的一個參考。進行「我是誰-自畫像」時需準備鏡子或大頭照。組裝人體骨骼模型,在課堂中教師帶領同學作人體骨骼的拆解,並實既了解人體骨骼的關節、顱骨的演化圖。在課堂中帶領學生在觀察人類的演化顱骨的變化(由大猩猩、直立人到智人,顱骨的腦容量變大,下巴漸漸向內)。各種動物顱骨的展試圖印刷、展示各種動物的特化,顱骨所展現出的不同面貌。

課程規劃
  • 01
    長腿叔叔-人體最長的骨骼

    配合自然主課程-人體骨骼中介紹的「人體中最長的骨骼-股骨」,先對其進行骨骼素描,結束後進行作品分享與觀摩。

  • 02
    股骨實作1

    在上週對股骨做素描之後,學生能進一步透過泥土表現出實際尺寸的股骨塑像,課程進行中採參看實際人體骨骼模型,目標是盡可能客觀觀察與施做出具有真實造型的作品。

  • 03
    股骨實作2

    繼續延伸前一堂課的股骨實作,將作品完成。

  • 04
    名畫中的骨頭

    透過講述藝術史上的藝術家作品中曾出現的頭骨作品,如杜勒與霍爾班的作品,賞析並描述其間故事,引發學生對頭部作品的內在情懷,進而描繪出頭骨脂素描作品。並搭配生命教育之議題,將生命中死亡的部分透過藝術形式轉化其黑暗面為另一股力量之呈現。為下一次的頭骨做準備。

  • 05
    在我之內的思考1-頭骨

    透過上週對頭骨有藝術性的醞釀與情感連結後,本週透過實際用泥土,經由老師的示範與引導從觀察實際的頭骨漸次呈現出。

  • 06
    人的姿態

    延伸各部位人體的特寫,最後讓同學學習觀察人的姿態,並嘗試用土將之捏塑成形。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