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校園葉色

核心概念
  • 透過觀察葉片上的顏色,了解同一色系的葉片不同明度、彩度的微妙差異。
  • 透過觀察讓學生體認類似色的配置給人的視覺印象與感受。
  • 從實做中經驗植物本身的色彩,進而拉近與環境大自然之關係,啟發對於環境色彩的注意與關心。
美感知能
  • 學習分析葉片上所出現的色彩,並找出色票與之對應。
  • 學習如何運用顏料調出色票之顏色,並能調出不同明度、彩度之色塊。
  • 學習編排、配置具有美感合宜的畫面。

課程概說

美感是對生活有感,有感而發;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本課程安排學生校園實地採集植物觀察活動,喚醒學生對於相同色調之感受,課程活動進行發現、討論、感受分享、反思,最後嘗試玩色彩體驗合宜配色。第一堂讓學生透過生活小物的色彩次序排列活動,經驗色彩編排的美感變化。第二堂課以美感電子書生活案例介紹環境色彩,以彩繪葉子活動喚醒學生記憶中的色彩。第三堂課前往校園分組採集葉片活動,進行觀察與色票分析,從中發現以往忽視或異想不到的色彩。第四、五堂課學生將發現的色票顏色調配練習並平塗於葉型圖格,第六堂課色塊排列組合,從各組討論發表作品中,讓學生對於相同色調有感,老師進一步介紹相同色調的運用與功能。第七、八堂課延續大自然植物的色彩,讓學生透過植物敲染印,實作體驗植物本身色彩移印的過程,更從中經驗植物主體顏色與構成配置的合宜美感。

美感預期成果

  • 美感觀察
  1. 透過觀察,能夠發現葉片上不同色相及同一色系中的明暗深淺變化。
  2. 觀察校園中植物的造型、色彩變化。
  3. 透過葉片的顏色,能夠連結在地環境的主要色系。
  • 美感技術
  1. 學習分析葉片上所出現的色彩 ,並找出色票與之對應。
  2. 學習如何運用顏料調出色票之顏色,並能調出不同明度、彩度之色塊。
  3. 學習編排、配置具有美感合宜的畫面。
  • 美感概念
  1. 透過觀察葉片上的顏色,了解同一色系的葉片不同明度、彩度的微妙差異。
  2. 透過觀察讓學生體認類似色的配置給人的視覺印象與感受。
  • 其他美感目標
  1. 從實做中經驗植物本身的色彩,進而拉近與環境大自然之關係,啟發對於環境色彩的注意與關心。

教師課後省思

習從做中學開始,老師與學生一起學習。執行計畫時發現諸多需要調整原步驟順序及增加堂數部分:

  1. 將原本設計第一堂課「生活色彩次序組合」移至第五堂課,發現更為連貫。
  2. 「生活色彩次序組合」課堂執行時,發現各組學生對於次序排列討論熱烈,願意嘗試各種次序變化可能,以致此單元再增加一節讓學生上台分享各組排列次序。
  3. 「敲出植物原汁原味」植物敲敲染印當初設計為小方巾上體驗,因進一步考慮到與學生實用生活連結,調整為50cm*50cm的棉布袋進行。確實增加了實用性,但時間必須增加為連續兩堂課才夠製作。
  4. 第一次體認美感課程帶來的課堂差異是,每次課堂老師、學生都動起來「很精實」,增加許多課前準備、課中操作活動,學生上課展現自主專注力。對於原先「色彩」進行探究活動,使得認識更為深刻。
課程規劃
  • 01
    思想起〈色彩記憶 〉

    1.簡報以地景圖片請學生辨識那些屬於宜蘭在地景色,從中討論歸納屬於宜蘭的色彩。 2.宜蘭地景主要色中的「綠」,從何而來?討論。 3.請學生閉眼靜思 1 分鐘,靜心回憶起心中想像一片葉子的造型及色彩。 4.為自己畫一片葉子〈曾看過的樣式〉,讓學生彩繪葉子。〈完成後老師各組拍照〉 5.請學生分享所畫的葉子,印象中在哪看過或知道的植物名稱,使用了哪個或哪幾種色彩〈數算出現多少不同顏色〉。預告下週採集觀察自然植物。 6.自製觀察用具〈色彩聚焦片〉,請學生在紙張上繪製直徑 1 公分的圓片每組 20 個,剪下圓片後將其對摺,從中間剪下一菱形〈讓小圓片呈現中間有透視孔洞狀〉。

  • 02
    色彩找找〈色彩調查〉

    1.讓學生實地分組走訪校園,採集植物葉片〈3 組綠葉 / 3 組枯葉〉,依組員人數決定採集種數〈同組 4 人採 4 種不同葉子,每種至少 34 片〉,回教室後進行色彩觀察。 2.同學將採集葉子依顏色深淺排列順序 ,同組合作觀察 4 種葉子身上出現的顏色變化,將發現的不同色調以前次製作的小圓片貼在葉子上,以更聚焦減少干擾分析葉片色彩差異。 3.進行與色票對應練習排列〈完成後老師拍照〉 將選出的葉子色票貼在組別學習單上紀錄〈至少 46 張色票〉。 4.將 4 種葉子分配給組員,每名 1 種葉子,同學透過鉛筆、水彩紙將葉子造型描繪下來。

  • 03
    我見故我畫 〈試色練習〉

    1.剪下前次水彩紙造型,描繪於紙面上成為葉子輪廓, 每人重複描繪 10 次葉子型圖。〈往後 2 次課程調色平塗使用〉 2.分析上次分析選擇的色票是由哪些原色所構成,調配混色近色票之色彩 〈至少 4-6 張色票〉。 3.將調製的顏料平塗於學習單紀錄以及葉子型圖上 〈每人至少 4-6 張〉。

  • 04
    生活色彩次序組合 1 〈合宜排列關係〉

    1.課前由各組顏色抽籤分為紅、黃、藍、綠、紫、 橙,學生攜帶 6 件所負責的顏色物品,不限材質。 2.透過簡報說明介紹如何作有秩序合宜的排列。 3.各小組先將自己組內的顏色次序排列,可走動觀察其他組別排列。〈老師拍照〉 3.集結全班各色物品呈現未有次序狀態,每組進行物品次序排列〈挑戰每組 3 分鐘〉,完成後老師拍照。

  • 05
    生活色彩次序組合 2 〈合宜排列關係〉

    1.播放前次各組排列照片進行全班票選。 2.各組輪流介紹排列組合的想法作為參看。 3.將 6 組排列圖片秩序的優點、可改進處,進行全班討論。

  • 06
    色彩階梯〈類似色集合〉

    1.將葉子色塊,先進行個人排列〈老師拍照記錄〉,最後同組討論編排共同組合於白色西卡紙上。 2.老師發下第一次未觀察葉子前學生畫葉子作品,請各組比對這當中增加哪些色彩,同組討論並發表對色調的感覺及學習歷程感想。 3.將全班作品程列欣賞與討論。 4.以美感電子書介紹其他相同色調的運用與功能感受 。

  • 07
    敲出植物原汁原味 1〈統整實作〉

    1.延續大自然植物色彩主題,讓學生透過植物敲拓染活動,進一步認識植物本體所具有的天然色素,進行轉印染色。 2.介紹敲拓步驟後,請同學再前往校園採集植物 〈清洗、擦乾處理〉。 3.將採集葉子透過有秩序的編排於布巾上後進行敲拓,及定色處理。

  • 08
    敲出植物原汁原味 2〈統整實作〉

    1.觀察同組同學設計的植物布袋,植物圖在布袋上的植物原色層次變化,分享自己的發現與視覺感受。 2.全班展示作品觀摩。

  • 09
    回觀反思

    1.將此次美感課程所操作習作發給同學,讓同學分享各次進行活動的內容。 2.最後請同學書寫省思學習單,為自己留下紀錄。 3.全班進行回饋分享。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