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基於希望帶入美學與更多設計理念,刺激學生的設計發想,將課程大致分為二個教學活動,第一部分由介紹「風格派」切入,讓學生藉由調整不同線條、色塊,認識比例與構成;接著透過「紅藍椅」模型的建置介紹結構的概念,再透過不同視角拍攝,引導學生觀察三維空間中的結構構成的美感。
第二部分融入「藝數」之「黃金比例——黃金角與斜列線」延續上學期校園攝影和實物採集的經驗,引導學生觀察各式植物的生長構造,介紹仿生設計的概念,引導學生分組觀察植物克服環境或加強競爭力而產出的生物策略,請學生以此發想,考量適當的比例、構成,設計結構合宜的座椅,並且按所設計的圖稿,製作縮小為 1:6 的模型。
美感預期成果
- 學生能觀了解風格派、仿生設計的概念。
- 學生能透過點、線、面的平面習作了解比例與構成概念。
- 學生能了解結構特性製作椅模型。
- 整合藝數黃金角與斜列線課程,讓學生觀察植物排列所產生的序列與美感。
- 學生能運用仿生設計概念設計製作仿生設計生活用品模型。
教師課後省思
- 課程時間安排方面
因為希望能在一學年的美感課程中介紹各個美感構面,本課程主要介紹構面包含比例、構成、結構,理想狀態是每個構面都至少有4-6節課的完整課程,但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課程內容的捨即成為備課與授課過程中不斷反思的問題。在結構的操作上,因為學生對於立體造型本就較不熟悉,所以製作的時間皆比預設還長,壓縮了部分的分享時間,110學年度下學期末因應國內covid-19疫情,全面改採線上教學,也影響到最後的實體成果產出,是本系列課程較為可惜之處。 - 比例的美感經驗
本系列課程部份融入於「藝數」多元選修課程施行,可以明顯發現在討論比例時,因為已介紹過黃金比例的概念,學生對於「比例」或「模矩」的課程內容接受度較高。在平面構成習作呈現上,可以發現學生多半能完成具構成美感的習作,然而亦有少數學生較無法對畫面進行有意識的美感安排,需要經過反覆對話引導,才能完成作品。 - 構成的美感經驗
平面構成習作為系列課程的開端,試著結合風格派的介紹,引導學生以紅、黃、藍進行比例與構成練習。經過提醒與引導,學生會試著創造階層、構思如何將物件配對與排列,少數學生需要經過反覆對話引導,但基本上皆能順利完成作品。 - 結構的美感經驗
結構是本學期課程的重點,由於學生過往美術學習經驗多以平面創作為主,立體的空間概念原本即較為不足,再加上較為抽象的受力承重概念,對學生來說是相當具有挑戰性的課程。為了讓學生能夠透過實際製作體驗「力」與「結構合理」,紅藍椅模型製作課程即先以引導學生進行具體的結構操作為主,執行過程中也發現學生因為對立體造型的不熟練和對結構概念較為不足,反覆花了許多測試時間,故多延長一週課程時間,讓學生能夠先進行充分的結構練習,再進行仿生設計生活用品設計。
-
01認識風格派,了解比例與構成的概念
1.介紹風格派運動,引導學生了解風格派的美學理念,觀察風格派作品中點、線、面的構成。2.展示蒙德里安與杜斯伯格作品,請學生觀察水平、垂直線與45度角線條所構成的不同美感。3.介紹比例與構成的美感概念,請學生仔細觀察,指出不同作品的比例與構成關係。
-
02運用點、線、面,掌握比例,構成具美感的平面習作
1.引導學生觀察教室中的物體與空間線條,將教室景物極簡化。2.引導學生使用黑色膠帶、色紙、美術紙,掌握比例美感,構成平面習作。
-
03延續比例與構成的概念
1.教師展示 1 : 16 之人體模型,介紹人體平均尺寸與傢俱設計尺寸的關係。2.引導學生觀察1 : 6之紅藍椅模型,動手剪出人體1 : 6之剪影紙型,對照座椅坐高、坐深、坐寬、靠背、扶手與人體尺寸。3.介紹紅藍椅的設計概念。
-
04了解結構中的傳力部位與穩固部位
1.介紹結構的概念,引導學生透過簡單的樑、柱實驗,了解撓曲變形與剪力變形的概念。2.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讓結構物更加堅固,介紹結構的加固方式。3.引導學生指出結構的受力部位與加固部位。
-
05應用結構的概念,運用風扣板製作紅藍椅模型
1.提供紅藍椅1:6縮小尺寸,引導學生分組以風扣板仿製紅藍椅模型。2.引導學生觀察是否有形變產生,思考影響模型形變的原因,嘗試調整模型至承重後結構穩固。
-
06考量承重需求,利用風扣板製作紅藍椅模型
1.請各組在模型椅上放置載重物件,觀察是否會造成形變。2.請學生思考如何克服載重問題,嘗試調整模型至承重後結構穩固。3.分組討論如何讓椅子更堅固耐用,如何能讓耐重最大化又兼顧視覺美感。4.進行耐重分組競賽,依次加上載重物件,承重後未變形的組別獲勝。5.引導學生觀察結構「力量合理」所產生的美感。
-
07觀察三維空間中同一事物不同視角的比例、構成
1.請學生嘗試將分組製作之紅藍椅放置於教室、花圃、走廊等不同環境空間,加上人體剪影紙型,創造不同的情境對話關係。2.提醒學生以手機拍攝模型需注意調整焦距、背景乾淨等事宜,搭配人體紙型,拍攝不同情境下的紅藍椅三視圖。3.請學生指出紅藍椅和人體紙型不同空間、不同角度所構成的對話趣味性與美感。
-
08融入「藝數」跨域課程,引導觀察植物的比例、構造與結構
1.請學生分組觀察教師準備的植栽,指出植物不同構造生長的葉序、花序距離與角度。2.整合「藝數」黃金角與斜列線課程,介紹植物生長的斜列線與黃金角。3.融入數列的概念介紹雛菊的花序構造,引導學生觀察花序生長策略與產生的斜列線美感。
-
09介紹仿生設計概念
1.介紹仿生設計的概念與仿生設計產品,請學生對照擬仿的生物和產品,觀察設計師如何擷取生物策略應用於產品設計中。2.揭示「仿生設計生活用品」的主題,請學生觀察不同植物的生長策略,如石蓮花科植物葉子的儲水功能與構造特色、睡蓮開合避免水分散佚的構造與特色等。3.引導學生考量欲解決的問題或是植物突出的生物策略形式,嘗試運用仿生設計的概念分組進行生活用品設計。
-
10將生物策略應用於日常生活用品設計
1.請學生分組討論,選定擬仿的生物策略,繪製仿生設計生活用品草圖。2.提醒學生須注意先前曾提及的人體尺寸與比例概念,思考如何設計才能便利使用者。3.提醒學生須注意承重與結構穩固。4.引導學生運用教師準備的材料初步製作仿生設計生活用品模型,並回家蒐集其餘需要的材料。
-
11完成「仿生設計生活用品」初步結構,進行重量測試
1.請同學分組完成仿生設計生活用品初步結構,檢視結構是否合理,觀察反覆承重數次後是否有變形的情況。2.請學生思考形變的原因,修正受力不平衡的部位。3.提醒學生須記錄仿生設計生活用品之設計歷程。
-
12「仿生設計生活用品」設計稿與模型初步成果發表
1.在遠距教學的模式下,請學生各組發表仿生設計生活用品草稿與半成品。2.請學生針對設計理念與目前遇到的困難或挑戰說明。3.請告組學生共同腦力激盪,提供解決辦法。4.教師總結系列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