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居家「色」計

核心概念
  • 認識色彩學概念及術語。
  • 不同的色彩組合給予人們不同的視覺感受。
美感知能
  • 觀察大自然中植物色彩的細微變化。
  • 認識日本色研129a色票及其在配色上的基礎運用。
  • 比較各班教室壁報的配色效果,及配色與教室氛圍營造的關係。

課程概述

舉凡生活中的物件,除了形體之外,色彩是影響我們視覺感受的第一要素。本課程先讓學生從校園環境中撿拾或摘取不同顏色的葉片,依色彩漸層排序,體會自然界中植物色彩的細微變化。接著回到自身情境,從學生自身的個性出發進行選色,爾後以室內配色為題,了解選色與個人生活美感品味的連結,最後從私領域到公領域嘗試為教室壁報配色。本課程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學生生活的「三真一假」出發,借用學生的好奇本性,揭開學生對自我個性的了解,進而能依據自己的個性進行第一階段配色練習,並利用這組配色學習色彩學術語,加強知識與個人之間連結。第二階段以影片導入,讓學生運用配色原理為自己的房間進行牆面配色,並能分享自己的配色觀點。最後從私領域到公領域,為教室壁報進行配色創作。

美感預期成果

  1. 增進學生對生活中色彩運用的觀察與欣賞。
  2. 增進學生配色的能力並運用於生活中。
  3. 增進學生覺察生活環境中的配色如何影響視覺美感經驗。

教師課後省思

色彩遍普存在於生活中的每個角落,並影響環境美感至關重大。縱使學生能自己購買所需物品,依喜好選色,但是物品回到家中可能還是一個雜亂,可見配色學問大。另外,學生幾乎不可能自己決定房間顏色。固然為未來的房間配色只是一個想像,但透過練習,可以讓學生對未來有所期待,增加實踐的可能。從私領域的房間牆面配色,到公領域的教室佈置配色,是希望學生更主動的意識到教室壁報佈置,讓配色進入空間並確實改變學習環境。

課程規劃
  • 01
    透過自然觀察感受色彩的細微變化

    1. 學生從校園環境中摘取不同顏色的葉片。 2. 依色彩漸層排序,觀察植物色彩的細微變化。 3. 為課程前的暖身活動。

  • 02
    透過個性自我分析進行第一階段配色體驗

    1. 透過「三真一假」活動,借用好奇心思考彼此特質,幫助學生了解自我個性及可能對應的配色。 2. 利用色鉛筆繪製抽象形「個性配色 」。 3. 學生利用25色紙膠帶依照前一節色鉛筆個性配色重製色票組合。

  • 03
    認識色彩三要素及其術語

    1. 搭配色相環海報及日本色研129a色票本,介紹基礎配色概念及術語。 2. 學生利用所學術語分析個人個性配色。

  • 04
    了解居家牆面選色與風格關係

    1. 透過短片認識四種常見的居家牆面配色風格。 2. 透過短片了解業者如何針對業主個性特質進行私領域空間的牆面配色。

  • 05
    了解配色與色彩感受的生活運用

    1. 接續前一週影片觀賞,為自己未來的房間進行牆面配色及說明想呈現的視覺氛圍。

  • 06
    從私領域到公領域,為教室壁報配色

    1. 以前置學習鷹架為基礎,搭配簡易造形,為教室壁報進行一組配色。 2.總結環境配色依目的而不同,並了解環境配色如何影響生活中的視覺美感經驗。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