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平衡吊飾

核心概念
  • 了解構造的必要性與美感。
  • 觀察探索生活中符合功能需求的質感。
  • 嘗試創作構造的表現。
  • 能欣賞不同的構造美。
美感知能
  • 認識並運用構造技法 「綁」 、 「黏合」 、 「嵌合」 。
  • 能選擇所需的材料依構造尺寸 、 材質 、 技法構造適合的支撐力
  • 研發具穩定性、快拆、創新組合方式、具美感的接點。
  • 能嘗試失敗並改進技術與方法。

課程概述

本課程以物件間彼此接合的探索,引導學生發現構造之美為目標,kit 1先讓學生藉由生活中複合物體的拆、組過程中,觀察並記錄其連結方式。kit2讓學生透過牙籤和棉花糖結合組裝一個穩固的正方體,並透過放置平板上搖晃,測其穩固性。然後讓學生透過不同的接合材例如黏土、軟橡皮等,和牙籤組合成數個組裝穩固的幾何形體,再以竹籤與手縫線接合,彼此達成平衡,完成具美感的風力可動造形。

美感預期成果

透過「構造」的學習過程,理解構造與結構的差異性,從生活中尋找不同的構造所形成的美感,發展出對於不同媒材、物件的美感認知,藉由生活中的美感構造的發掘,重新思考構造形成的方式。

  1. 以不同的接合方式製作出各種的幾何形。
  2. 體認到不同物件的特性以及製作上的差異。
  3. 了解物件接合的美感形式與樣貌。
  4. 重現生活中的物件構造。

教師課後省思

在會考倒數前的課程活動,有些學生可以投入活動,當成紓壓的轉換,但有學生因為壓力帶來的情緒,變得沒有耐性,所以在最後的平衡吊飾的作品組合中,展現團隊精神的互相協調、分工合作,會影響到整組作品呈現的細節手法。然後因為最後階段的平衡吊飾,需要考量每個人的立體造型的體積和重量,以及垂掛的棉線的長度,正好將理化的「槓桿原理」做為實際操練,驗證所學,以致學生最後會將物體之間的接合的構造,曲解為構造是一種平衡,雖然平衡在接合上有其重要性,但這個部分還是需要跟學生回到源頭去釐清,才能讓學生了解物件接合的美感形式與樣貌,並且重現生活中的物件構造合宜的美感。

課程規劃
  • 01
    探討生活中的構造

    藉由生活中複合物體的拆、組過程中,觀察並記錄其連結方式。

  • 02
    穩固的接合

    牙籤和棉花糖結合組裝一個穩固的正方體,並透過放置平板上搖晃,測其穩固性。

  • 03
    合宜的接合材料(一)

    透過不同的接合材例如黏土、軟橡皮等,和牙籤組合成數個組裝穩固的幾何形體。

  • 04
    合宜的接合材料(二)

    透過不同的接合材例如黏土、軟橡皮等,和牙籤組合成數個組裝穩固的幾何形體。

  • 05
    動態平衡的接合構造

    以竹籤與手縫線接合數個正方體,彼此達成平衡,完成具美感的風力可動造形。

  • 06
    分享與省思

    完成平衡掛飾,並上台發表物件接合方式、美感的呈現特性以及製作過程的問題與解決方式。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