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因本校美術課4學分全部排在高三進行,如何能讓學生在巨大的考試壓力下仍能專心上課,便成為老師的課題。本次配合學校傳統「高三祈福大會」,規劃祈福小物「我的未來宣言」吊飾製作,以皮件製作帶入比例、色彩、質感教學。
1.比例:蒐集生活中、網路上平面設計文字編排方式進行比較,分析圖文配置的感受與優缺點。
2.色彩:色彩術語、色系、色調介紹,色彩給人的感受討論。最後在學測祈福小物(皮件掛飾)製作時實際以皮革、縫線、金屬配件做配色練習。
3.質感:以不同皮革種類介紹比較質感的差異。
4.英文宣言:因受限於版面與字模,本宣言僅使用英文。與英語科老師配合,指導學生撰寫簡短而有力的未來宣言。後因版面狹小,大約只能打1-3個單字,高三學生英文能力足以應付,所以學生大多自行選擇詞彙、沒有再向英文老師請教討論。
美感預期成果
- 學生日後面對簡短文字在版面上的編排能夠有較佳的審美能力。
- 對色彩有基礎的認識,未來能更佳的運用色彩配色。
- 對皮件製作有基礎的認識。
- 透過本單元活動,可作為對設計有興趣之學生的性向試探。
教師課後省思
總教學週數比原本預計的長很多,因為學生都是第一次接觸皮件製作,有些細小的動作(如穿針)剛學完就忘記(不怪他們,老師自己也是搞了很久才記起來的),於是乎就變成一個落落長的單元了⋯⋯
也是因為想把買的皮革好好利用完,於是規劃了一連串從基礎到小小進階三個作品的製作。下回若是再進行相同單元時,若想節省時間的話,可以考慮省略手環,只做鑰匙圈(基礎練習)與小卡夾(作品)。
-
01點線面認識、構成練習1
教師講述:The 7 principles of art美的形式原則。 循序漸進:練習點、線在平面上的構成、擺放位置、比例關係 構成練習1:在限定大小(20cm*20cm)的紙張內,剪輯報章雜誌上的文字與文章段落(以英文數字為主),3-5組物件(點、線、面、文字塊、色塊…等)為上限,讓學生嘗試多種不同的比例配置與組合方式。
-
02點線面認識、構成練習2
練習點、線、面在平面上的構成、擺放位置、比例關係 構成練習2: 承上週,剪貼、排版完成後以手機app翻拍後反差調大(去除剪貼痕跡)後,分析討論不同排列、不同比例所造成的差異。 註1: 本練習亦可採電腦軟體編排,但初學者還是盡量以手工練習為佳,且一旦上機學生恐會花過多時間在選擇字體上面,故本次嘗試剪貼方式做構成練習。 註2: 「手機app翻拍」也可視情況改用影印機影印的方式,可立即貼在黑板上觀摩、討論。
-
03色彩認識
色彩學基礎、色彩心理學、Pantone明信片配色練習 教師講述: 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彩度)、涼與暖、前進與後退、明視度、類似色互補色…等。 配色練習:以百貨公司DM為例,不同節慶、不同季節會有不同的主色調;請同學分組以Pantone明信片完成老師出的題目。 例如: 1明度高的配色、彩度低的配色:配色完成後,討論以上配色給人的感受。 2給人沉穩感覺的配色、令人興奮的配色、清新舒暢的配色:完成後討論是是用了哪些色彩而給予人這樣的感受?是低彩度?還是高明度?
-
04皮件、皮雕工具認識與操作練習
材料認識、工具使用介紹、安全性強調、基礎操作。
-
05學測祈福吊飾1
造型設計:圖文編排、配色、五金選擇與搭配 吊飾為窄長形皮製書籤,請學生運用前面所學,在有限的版面內,進行版面編排。
-
06學測祈福吊飾2
製作1:敲字、 染色、收邊色彩不是越多越好,皮件也不一定要染色;請學生先訂好「想要一款給人什麼樣的感覺的吊飾?」再朝著目標製作。
-
07學測祈福吊飾3
製作2:加裝五金、收尾 視情況決定是否要加裝小五金作為掛飾;或單純作為皮製書籤即可。一人可做多組,裝飾時需注意配色、構圖等美感要件。 收尾:皮件四周以藥劑打磨收邊。
-
08學測祈福吊飾4
製作3:完成作品、拍照上傳、上台發表修整完成後拍攝作品照。使用桌上型攝影棚(或棚燈搭配背景組),指導學生順光、側光、逆光等不同打光位置所帶來不同的光影效果,進而從中找尋最適合皮質小物件的打光方式。 4.上傳GoogleClassroom並上台發表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