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結合時事礁堡、缺水與核能發電等環境議題,拋問題「當土地使用越來越擁擠,資源越來越匱乏,我們生活的範圍會變成什麼樣子?」學習公民思考之後將資訊視覺化製作視覺傳達的圖表分享。引導學生了解設計元素點線面體以及設計原則,結合萬物形式的演變、代謝派建築概念的衍生以及生物藝術與生物設計的普及化,逐步去理解世界的改變,大自然除了擁有原始的美感之外,還有各種靈感與形式設計的轉變帶來生活上不少的便利。帶領孩子去完成未來世界想法的居住空間-天空之城。
美感預期成果
- 了解新聞媒體、社會文化中「事實與觀點」的重要性。
- 將生活經驗結合對「點線面體」的創作體驗。
- 理解代謝派建築、生物藝術與生物設計的相通性。
- 運用設計思考,加強對生活中的觀察與探索的能力。
教師課後省思
這堂課在設定的時候,實作課規劃的時間太少,讓每次實作的時間都非常倉促,不得不將引導的時間縮短,這也是在這過程中最可惜的地方。但每次學生開始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點、線、面時,這個成效是非常明顯的。對學生來說,點線面不再只是平面繪畫的其中一種技巧,它可以在我們空間中自由延伸與創作。最後代謝派的作品是這次計畫中會希望簡化的,未來在運作這堂課時會讓學生更專注前面幾個自己製作的小模型,期盼他們多花點時間咀嚼、反思與討論。
-
01議題探討
「當地越來越少,資源越來越匱乏,我們生活的範圍會變成什麼樣子?」搭配報紙帶著學生討論事實與觀點,學習能合宜陳述自己的觀點與分析的方法。並用視覺資訊化合力完成海報介紹。
-
02點點控
設計元素點線面與設計原則的介紹,結合生活案例。
-
03起步走!
Google 定位與規劃範圍的設定。每個人都有2塊30*30cm的地圖木板,請學生在地圖上勾勒出每天的上學路線,設定從自家到學校路線作為最長邊,在地圖上畫出最大正方形作為範圍的規劃。試著運用每天上學的路線去觀察進行資料收集,以高一曾經引導過的路上觀察學去觀察想做的主題,篩選彙整資料。沿著上學的路線在地圖框裏,落「點」出確定想介紹的主題。此時「點」的表現可以是平面式的,也可以是立體的。
-
04線的體驗
線在空間的表現與可以代表心理狀態的線,收集生活中各種不同質感的線,嘗試創作分享每種線的力道與表現。
-
05$%& 的網絡關係
之前已設定好的主題-「點」與「點」,這次要確定彼此之間的網絡,請額外準備30*30cm空白木板(或厚度2mm的奶瓶紙),並使用各種不同質感的線,串連點與點之間的關係。在此,可帶領學生認識1933年英國倫敦貝克地鐵圖的創作理念與分析大眾對地鐵圖的期待,並且一同觀察每位同學的木板,因串連呈現出的網絡關係圖所創造出大不同的視覺饗宴。
-
06面的體驗
使用大量的A4紙張快速繪製地圖木板上的網絡關係圖,作為設計草圖。構圖可以針對網絡圖做不同的變化。主要針對其串連的線條輪廓,給予空間、比例與立體感的描繪。尤其對於負空間的設計,可多鼓勵設計「虛無的空間」與整個實體之間的協調性和互補,並運用黑色色塊代表「負空間」完全通透的表現手法以及光影繪製在速寫草稿中。
-
07體的體驗
體積的創作實驗,上次所描繪的草圖選出其中一張,運用草圖光影的亮暗作為模型深度、高度的變化。準備1張對開2mm厚度的奶瓶紙板,只用30*30cm的面積作為底板,剩下的作為模型的材料去製作立體模型,可運用穿透、插入或塞入以及輕輕的碰觸一小角作為連接方式。
-
08未來的未來
代謝派建築、生物藝術與生物設計的介紹。黑川紀章「中銀膠囊塔」將面臨拆解的議題引導對代謝派的認識。有機生命體的建築模式與將微生物等具生命意義的物質所進行的藝術實踐,串起第一堂課練習的「事實與觀點」與學生討論可能引發的倫理爭議、環境問題與社會議題。
-
09天空之城概念建築
理解生物細胞、生命的演化模式,微觀世界宇宙,引導天空之城的概念設計,給予情境「如果地都沒了,只剩下空中可以使用,我們可以建造什麼或是還有什麼方式,持續延續人類的生存?」
-
10天空之城概念設計
分組討論,以我們規劃自己主題的地圖木板,主題的天空之城可能會出現在的什麼位置?什麼時機?什麼形式?發射狀的方式去想像未來可能的樣子之後,收斂提出我們會遇到的明確問題,試著分析導向與解決辦法。
-
11天空之城模型製作
奶瓶紙結構的體驗與實驗。天空之城必須是一半懸空、一半佇立在基地圖上的。訓練思考每個模型的體塊、比例和本身所希望傳達出來的特色和個性,學習如何做到對稱平衡與非對稱平衡的視覺張力。
-
12集合模型的編排電子檔練習
使用線上編排軟體的功能,輔助學生完整呈述從概念發展到2D、3D模型製作的過程感想。
-
13集合模型的實體編排練習
每個人一塊全開的塑膠瓦楞板,將設計概念和各種不同階段的模型佈置排列上去。
-
14公開展示
學生學習自主規劃,觀圖的動線以及作品的呈現。並逐一拍出自己對作品介紹的影片、錄音錄影,製作成QR code作為家齊藝廊展覽或是放置在個人IG等線上展覽。
-
15發表與評圖
模擬新一代設計展的展場氣氛,正式邀請業師聆聽學生的概念介紹並給予講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