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我的空間發想

核心概念
  • 美的形式原理
  • 如何觀照構造物的視覺美感。
美感知能
  • 學習平面構成表現,三維空間的描繪,造型組構。
  • 塊體間比例、位置所呈現主、次與附屬的關係、曲面切割表現、線的彎曲與接合。

課程概述

以攝影方式捕捉校園環境場景,經由型態的組構所帶來的視覺感受作為三維設計構成的練習依據。
從平面的構成轉化為空間造形設計時,先從塊體、面、線的組構過程中逐一練習三維設計,表現出主、次與附屬的關係,感受相互搭配所營造出來的張力,也思考正、負空間的互補與對比。
在課程的整體操作過程了解如何發想空間造型,並從中獲得空間體驗。在思考個人空間設計並與同學討論、分享作品時,亦能觀看與學習彼此對空間的認識與想像。

美感預期成果

循著課堂三維設計的步驟,練習三個塊體的造型組購,透過一連串的觀察、引導、思考及動手實作,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模擬出一個立體的空間模型,希望能藉此課程讓學生覺察感知生活中的空間,對於日後進行空間創作與設計規畫時能有系統的邏輯思考與技能的提升。

教師課後省思

抽象的校園環境剪影立體化,對學生而言概念比較抽象,所以操作過程中,學生多數都是以輕質土做成淺浮雕的表現,後續經由引導將平面立體化,在將1:20人體比例尺製作出來後,學生能將人形放置在草模旁邊時,對於空間的感受就能比較有感,後續執行塊體空間時,學生也比較能提出一些個人或分組的共同想法。並且在著手製作3維的空間造型模型的製作過程中,對於媒材與工具的操作,也能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與使用。

課程規劃
  • 01
    校園環境中的剪影觀察

    觀察校園整體環境,運用攝影方式捕捉光影投射下的造型,可以是建築物、人物、樹影、抑或是以上的組合。攝影畫面構圖不論疏密、對象大小、角度、前後景深,每人至少拍出18張。

  • 02
    組構剪影畫面

    從捕捉校園環境觀察的18張照片中,透過選擇或適當裁切留下9張畫面,輸出這9個畫面。

  • 03
    繪製9宮格

    為了將剪影畫面進行圖形簡化黑白的呈現,在8開紙張上先繪製9宮格以便下周圖形簡化的繪製。

  • 04
    畫面轉化

    觀看輸出的9格畫面內容。將畫面簡化為幾何圖形,以黑白方式來表現畫面中的幾何圖形,藉以區別其中的空間型態。

  • 05
    型態分析與三維草模

    直觀9格畫面裡的黑白色塊所呈現的抽象構成,選擇能將其中局部與整體的關係快速表現出來的材質(如紙材、輕質土、鋁線、透明片等)來表現三維草模。可以針對9個畫面做出9個或是至少3個以上的草模。

  • 06
    觀察草模型態

    從不同角度先觀看與感受所有做出來的草模型態,以素描或文字方式紀錄其中自己有感的抽象構成,從其中挑選出一兩個草模進行下一節課程的加工。

  • 07
    認識人體比例尺

    首先對自己的身體各部位的比例進行測量與理解,後續製作1/20的空間模型藉由人體模型來讓空間設計目的更為清楚。

  • 08
    製作1:20的人體模型

    完成1/20的人形比例尺後,帶著這個比例尺來感受空間 1.嘗試用教室裡的物品(物件)製造一個空間 2.嘗試觀察與描繪人形比例尺的空間的型態

  • 09
    人體比例尺與草模比例的調整與組構

    1/20的小人在與前幾周製作的草模造型的配置在一起時,草模的長寬高比例該如何調整。進一步與他人的草模造型組構觀看能否形成不同的空間型態,以及思考如何組構。

  • 10
    塊體空間草模

    依據草模比例,嘗試建立一個面與體之間或面體與體組之間的空間關係。空間關係的張力需取決各形體的位置與相對距離,建立空間關係後依次組織形體、面、線條。

  • 11
    塊體組合關係

    塊體組合關係練習:從三塊大小不同的塊體型態,嘗試練習相互關係的組構。從體積大小(兩兩尺寸不要相同)、相互位置與比例(整體比例、固有比例、相對比例)來表現主要的、次要的、附屬的關係。以三度空間的面向來觀看塊體所呈現出來的關係。

  • 12
    塊體空間立體化的草模建構繪製

    畫出塊體造型的3度空間圖,並標示出長、寬與高的尺寸在塊體造型旁,對應於人形比例尺,讓空間造型具有意義。

  • 13
    空間立體化

    將3度空間的草圖運用保麗龍或珍珠板將立體空間造型呈現出來。

  • 14
    上披土

    塊體造型形體間運用貫穿、楔入、支撐來連結,在最後完成過程表面上披土讓形體更為完整。

  • 15
    空間對話

    置入1:20的人型比例尺在塊體空間造型中,讓空間的設計目的與觀點可以更為清楚。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