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我們消費與丟棄的速度愈來愈快,地球的資源與生態環境承載能力已面臨極限,希望能藉由認識東西背後的故事,互相討論,共同檢視消費模式,並針對環境中的廢棄物激盪創意來加以改造,賦予廢棄物新生命,讓物質廢而不棄,進而點石成金。
留心身邊可用素材,跳脫既有對於材料使用的認知局限,結合生活經驗,透過手的實作來發現與感受各種創意,組構材質與在搭配過程中學習色彩、比例的關係,從物件的成型過程中能理解結構造型、構造的呈現。對於設計原型能與他人分享,並思考是否具有再修正與精進的空間。面對過多的廢棄物,能檢視自己的消費習慣與態度,拿出行動力,落實零廢棄的永續觀念。
美感預期成果
課程之後師生都能主動出擊,從自身消費態度與行為改變做起,落實於生活中,面對生活中的廢棄物除了丟棄,也能動動腦有巧思的轉化與另做其他的運用,並能將環保觀念拓及身邊的人。
教師課後省思
下學期的美感實驗課程施行於本校服裝科一年級的美術課程之中,同一個班級也參與美感到校計畫的合作,希望能在課程中加深學生對於質感的敏銳度。後續因為疫情而改為線上課程,學生在家進行實作課程時遇到許多狀況,如:無法收集材料或材料不足、沒有工具、實作困難時無法面對面解決等。原本課程過程中希望先透過理解觀察生活中諸多的廢棄材質,進而能讓學生各自收集材料,發想創意將廢棄材料再造,但到最後為了方便同學練習,調整給予一致的材料來進行實作的進度。後續以廢為寶的單元,也因為原課程規劃欲將實作的材料拓及到皮料(學校體育組的廢棄球),但由於以線上課程的模式來進行操作有很大的困難,所以這學期的計畫中沒有執行。
課程中原定有許多希望能和學生互動或討論發想的部分,因為線上的操作而無法深入地進行,希望以後再有機會操作此課程內容時能做得更完整。
-
01一日生活廢棄物
使用回收大百科網站,丟垃圾大考驗的遊戲來認識生活中哪些垃圾是屬於可回收的廢棄物。以學生的身分觀察與紀錄自己一日生活中的廢棄物,可用手機拍照、手繪紀錄或收集廢棄物。
-
02廢棄! 廢? 棄?
課前觀看「The Story of Stuff」,課程進行中針對一日生活廢棄物進行ORID焦點討論,針對這些廢棄物你還發現了甚麼?當時的感受為何?體悟了甚麼?這對你的影響是甚麼?
-
03舊與新織重縫實驗
從服裝實習課程中收集的剩餘布料,結合家裡的廢棄(衣)物,練習修補或改造的發想,嘗試以廢為寶的實驗過程。
-
04舊與新織重縫實驗(剪布)
收集服裝實習課程中的剩餘布料,或是家裡的廢棄(衣)物,練習修補或改造的發想,嘗試以廢為寶的實驗過程。從剪布條開始進行對織物改造的創意發想,並學習具體化呈現,以操作布拖鞋為例。
-
05舊與新織重縫實驗(織物觀察)
觸摸收集來的布料材質與觀察衣物上的裝飾物,如五金材質與繡花水鑽之類的,在織物改造的發想過程中是否需去除。
-
06線上觀看教學影片
學習如何將裁好的布條線,藉由經緯線的編織組構為一個面體,進而加工組構為布拖鞋的操作過程。
-
07小布拖鞋吊飾
布拖鞋操作步驟,課程調整將廢棄布條改由老師準備的各色線材,讓學生在家裡同樣能運用經緯線的交織嘗試以線組構為一個面體。
-
08一日生活廢棄物激發新想法
使用回收大百科網站,丟垃圾大考驗的遊戲來認識生活中哪些垃圾是屬於可回收的廢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