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從生活「自然觀察」開始,結合在地鄉鎮特色與生活經驗,引導「如何成為一個創意工作者」。
擷取重點關鍵字,進一步用視覺圖像做閱讀理解,分享是這堂課的重點。
先備經驗:心智圖,課堂全腦紀錄整理方式。
協助學生認識視覺圖像記錄法
a.以小組選擇一篇閱讀,擷取三個關鍵字,用簡易圖像記錄。
b.小組合作進行文章內容整理。
c.小組上台分享介紹,同學欣賞回饋。
實作:學習以「構成」為主要美感構面、「色彩」「比例」為輔。
a.能找出新化代表性的地標 。
b.能運用構成概念組合圖案 。
c.找出單位形分析照片中比例構成的關係,構成新化在地色彩和圖騰的徽章。
d.能使用單眼相機紀錄。
美感預期成果
- 能運用美感構面。
- 最終培養學生追求至美至善的設計思考能力,為學生埋下社會美學養分。
教師課後省思
- 在創作的過程中,學生彼此觀摩、互相學習、縮短創作摸索時間,進而能創造個人獨特風格,進入美感創作的喜悅。
- 此教案已有先備校園攝影單元,學生具備攝影基礎,能進一步用文字詮釋當下感動,書寫出美的內涵,提升創作原動力。
-
01介紹美感觀察
新化老街風情簡介 1.播放台南市政府觀光局推出的觀光宣傳影片 「TainanTone」影片引起動機 2.察覺色彩與生活的關係、生活環境中的色彩、地方特色與色彩配對 3.以國內外案例做舉例說明,進而引導學生思考我們的 家鄉—新化是什麼顏色?有何代表建築或地標? 4.分組討論欲踏查的景點和參訪動線
-
02參訪走讀新化老街
1. 分組使用相機拍照記錄 2. 小組分工進行構面分析,觀察分類:自然風景、建築景觀、人文風貌、色彩 3. 上傳五張照片說明分析色彩組成與代表色
-
03引導學生作詳細而豐富的平面構成,並充分討論美感觀點。
將上一堂課所拍攝的照片,調查記錄圖案用減法原則 (宜少不宜多) (簡化)分析空間比例構成的關係,找出單位形練習簡化、解構(打破規則重新組構),再重複對稱原則重組排列
-
04引導學生充分討論美感觀點。 視覺風格 表現手法 意象圖案設計
以鄉鎮特色簡化單位形與生活經驗拼貼城市地標圖像 補充敘述美感操作重點作法 「減法原則」-選定單一單單單一 主題(宜少不宜多) (簡潔化) 「簡化解構」-以幾何形為最小單位,打破規則重新組織結構 「重複對稱」-複製小單位,重複並移動位置作變化 ……等操作方式
-
05洗出視覺意象照片布置藝術牆。
用影像美感布置空間(表現實踐) 描述觀察對象/多樣性物件的秩序性構成排列。 操作方法/透過主體與物件在空間中的合宜比例配置及秩序性應用。 使用材料技術/將創作布置藝術空間牆,圖文筆記歷程紀錄。 美感觀點/能應用比例構面於創作。 預期階段成果等等內容/ (實踐)用影像美感合宜比例配置及秩序性布置於空間。
-
06迴返討論新舊社區隱含的文化議題
描述觀察對象/對環境空間與己的關心愛護(表現實踐) 操作方法/小組討論 使用材料技術/整合小組作品,訂定主題、圖說 預期階段成果等等內容/(實踐) 書寫對環境空間與己的關心愛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