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從生活「自然探索與觀察」開始,打開五感體驗,尋找感動,選出代表的文化鄉鎮特色與生活經驗,以地景為主題,打開生活任意門,把歷史古蹟 、廟宇、各種物產等當成線索,發現幾何形與單位形,依次分類,如:點、線、面、器物、建築⋯⋯,採一邊觀察一邊圖文筆記的圖像設計紀錄。課程架構,以小組分工合作探索六大部分:「設計思考」、「視覺傳達初探」、「材質紋理探索」、「自然界的繆思」、「立體空間的構成」、「城鄉圖騰設計」。
美感預期成果
- 能運用美感構面觀察省思環境中的生活物件美感問題。
- 能分析環境空間中的色彩、材質及比例配置。
- 能思考景物在影像構圖中的合宜配置。
- 能運用光、色彩、空間配置與氣氛影像創作。
- 能將創作布置藝術空間牆。
課程以帶領學習者從生活觀察出發,導入博物館延伸學習的資源和場域,呼應生活的學習經驗,讓學生自我思考,自我探索,學習過程詳盡表現個人特色。更期待小組分工、鷹架學習,記錄學習歷程檔案中呈現學習成果的多樣性。最終培養學生追求至美至善的設計思考能力,為學生埋下社會美學養分。
教師課後省思
- 布置教室在控光環境裡,讓學生能專心學習專業單眼相機操作。
- 適性分組讓學生彼此鷹架學習,激盪新創意。
- 能用影像表達創意,學習尊重,分享成果。
-
01單元一 介紹基本設計概論(初探)
(總論)打開生活任意門
描述觀察對象 / 歷史古蹟 、廟宇、各種物產等當成線索。
操作方法 / 發現幾何形與單位形,依次分類,如:點、線、面、器物、建築⋯⋯。
使用材料技術 / 採一邊觀察一邊圖文筆記的圖像設計紀錄。
美感觀點 / 台南風情介紹。
預期階段成果等等內容 / 播放台南市政府觀光局推出的觀光宣傳影片「TainanTone」影片引起動機。 -
02單元二 介紹美感教育與設計思考(初探)
生活觀察與紀錄「起床後1小時的軌跡」
描述觀察對象 / 描述我在防疫中,內心起伏的情緒⋯⋯人們內心的起伏情緒,如同防疫期間我們生活裡並存紛擾與安寧的時刻。
操作方法 / 學習觀察人與周遭物件的巧妙互動。
使用材料技術 / 嘗試運用手邊鏡頭拍下別具創意的視覺敘事。
預期階段成果等等內容 / 同學先將 10 張相片編輯成美美「流程圖表」+心得 -
03單元三 生活觀察與紀錄設計企劃(初探)
家 的圖片集錦 homeface
描述觀察對象 / 第一次好好凝視家,家是幸福的總和。
操作方法 / 當你感到無聊時,無妨重新省視⋯⋯尋著光線,放低視角,找出樂趣。
使用材料技術 / 拍出家中10張「反射光」照片。
美感觀點 / 每個家庭中玻璃、金屬、木頭、塑膠、飾品⋯⋯都會因光源投射,而與環境互映,謂之反射光。
預期階段成果等等內容 / 學習觀察人與周遭物件的巧妙互動,嘗試運用手邊鏡頭拍下別具創意的視覺敘事。 -
04單元四 生活觀察與紀錄設計企劃(初探)
“為現在進行式 按下停止鍵“
描述觀察對象 / 生活行為觀察。
操作方法 / 探討 1.剛打開一半的門或窗 2.拉開的抽屜或背包或外套或沙發 3.剛擠出的牙膏、水籠頭或蓮蓬頭、剛穿好襪子的腳⋯⋯。
使用材料技術 / 手機拍。
美感觀點 / 靜止中表現動感。
預期階段成果等等內容 / 1.手機拍生活中的進行式暫停後,發現什麼? 2.學習觀察人與周遭物件的巧妙互動,嘗試運用手邊鏡頭拍下別具創意的視覺敘事 -
05單元五 視覺傳達初探
(表現)多樣性物件的秩序性構成排列。
描述觀察對象 / 發現物分類,小組分工討論。
操作方法 / 參與式主題:引導學生討論生活中賞心悅目的事物。
使用材料技術 / 便利貼分組,採一邊觀察一邊圖文筆記的圖像設計紀錄。
美感觀點 / 同中求異,將發現物幾何形與單位形,依次分類,如:點、線、面、器物、建築⋯⋯。
預期階段成果等等內容 / 討論訂出小組主題,歸納美感形式。 -
06單元六 材質 紋理初探
(材質 紋理初探)
描述觀察對象 / 對生活週遭所見材質的發現。
操作方法 / 拍攝十張廟宇作品。
使用材料技術 / 懂得十樣材質的內涵與意義。
材質 / 是認識環境首要條件,一個建築體、一間住宅。
紋理 / 屬於精神面的藝術價值。
美感觀點 / 探討美的元素。 1.發現美感空間中的和諧元素。 2.懂得十樣材質的內涵與意義,體驗古云「金石可敬 土木可親」常見王公豪宅,必以金屬、石材為主結構,親民的木造、陶瓦,反見於宗教、古蹟或懷舊建築。
預期階段成果等等內容 / 1. 啓發對自然環境的關懷,進而做到,敬畏自然 2. 反觀大自然,有分類與判斷力
例如討論 1.西子灣夕陽為何~美,因素:1.期盼的人群 2.堆疊的消波塊 3.奔騰起落的浪花 4.魚貫排列等進港的貨輪 5.天空幻變的雲朵 6.橘紅的太陽 7.雲縫放射的霞光 8.日夜交替的溫色 這些構成一個夕陽稱作美的元素,能發現幾個或者更多。
討論 2.關於住家材質,實例如下:以不銹鋼門、木椅、玻璃瓶、沙發、桌巾、印材、塑膠、包裝餅乾為例,鋼-冰冷,木-溫和,玻璃-明亮,沙發-庸懶,桌巾-棉染,石印-證明,塑膠-食物
討論 3.建議拍攝廟宇至少拍十張作品,從一項功課可多樣訓練與獲得知識,供奉的神明、沿革、前中後廳 、金爐、石階、龍柱、彩繪、木雕、屋瓦、窗台、門神⋯⋯能發現幾樣。 -
07單元七 視覺傳達初探
我的生活調色盤
描述觀察對象 / 1.介紹光影成像 2.討論攝影需具備的能力? 3.認識攝影的旋轉角度與畫面構成的空間關係。
操作方法 / 範例導引
使用材料技術 / 手機拍攝色光
美感觀點 / a.找出空間中的主色光。 b.學習 5 種構圖法移動色光動線,構成畫面的美感。c.攝影減法美學的應用。
預期階段成果等等內容 /(表現)善用工具,簡化程序 1.創造影像空間感 2.構圖美學的基礎養成 3.說出色光移動畫面產生何變化?有何美感? 4.學習創意的視覺敘事 -
08單元八 創作基礎課程規劃(初探)
(鑑賞)走進 時光隧道
描述觀察對象 / 範例導引 以地景為主題,尋找感動。預告學生課前觀察記錄1.進行蒐集家附近特色建築景點。 2.介紹現今仍屹立的紀念建築。3.選出代表性的文化鄉鎮地標物。
操作方法 / 表現時來運轉,穿透時空的方式
使用材料技術 / 長曝地景三秒,快轉左右各一秒,一幅改變視覺的畫面,立現眼前
美感觀點 / 1.發現美感空間中的和諧元素。2.畫面合宜比例的美感構圖
預期階段成果等等內容 / 1.從傳統攝影進入旋轉影像的入門 2.對自然環境的觀察力 -
09單元九 論攝影需具備的能力
影像旋轉與必備攝影器材
描述觀察對象 / 認識裝備,如機身、鏡頭、腳架及搭配工具
操作方法 / 2人一組,能熟悉操作,需要旁人側拍協助
使用材料技術 / 認識各種拍攝模式使用的時機 1.光圈優先 2.快門優先 3.M模式 4.B快門
美感觀點 / 細部圖解獲得更佳立體與印刷效果,攝影後黑白或素描化
預期階段成果等等內容 / 攝影的具備能力分四類 1.熟悉操作裝備 2.確認拍攝模式使用時機 3.構圖美學的基礎養成 4.對自然環境的觀察力 -
10單元十 玩出變化
圓 是無止境的想像與創造力(表現實踐)玩出變化 10*10種⋯⋯N種變化
描述觀察對象 / 以大東與安平圖例講解
操作方法 / 從十到米解釋各角度結構圖案的趣味
使用材料技術 / 認識攝影的旋轉角度與畫面構成的空間關係。
美感觀點 / 攝影減法美學的應用。(宜簡不宜繁)
預期階段成果等等內容 / 1.認識光影成像的精采作品。2.能簡敘構成要素。3.能運用美感構面觀察省思環境中的空間配置美感問題。
(鑑賞)高曝法旋轉方式 河光懸天 樓影轉地 -
11單元十一 立體空間的構成(初探一)
校園大冒險(表現實踐)
描述觀察對象 / 校園探索
操作方法 / 分組蒐集校園特色角落
使用材料技術 / 應用旋轉影像攝影紀錄校園角落。
美感觀點 / 發現幾何形與單位形
預期階段成果等等內容 / 1.能應用比例構面於創作 2.讓尋常景色轉換成趣味好玩的畫面 3.突顯夢幻狂想的自我風格變化。 -
12單元十二 立體空間的構成(初探二)
(鑑賞)找出在地代表性地標
描述觀察對象 / 進行蒐集家附近特色建築景點。
操作方法 / 小組討論 1.現今仍屹立的紀念建築。2.選出代表性的文化鄉鎮地標物。
使用材料技術 / 應用影像旋轉角度與畫面構成的空間關係
美感觀點 / 發現幾何形與單位形
預期階段成果等等內容 / 1.發表創作動機。2.練習色光、空間配置影像創作。
(鑑賞)光影、水景、旋渦 一氣呵成 -
13單元十三 都市圖騰設計與地景建築(初探)
能思考景物在影像構圖中的合宜配置。
描述觀察對象 / 手機輔助影像紀錄,單位形構成的角度變化。
操作方法 / 體驗物件的秩序性構成排列。
使用材料技術 / 拍攝旋轉角度與畫面構成的空間關係
美感觀點 /(鑑賞)發現幾何形與單位形
預期階段成果等等內容 / 能運用色光、空間配置與氣氛練習影像創作。 -
14單元十四 都市圖騰設計與地景建築(初探)
應用比例構面於創作(表現實踐)
描述觀察對象 / 能運用色光、空間配置與氣氛練習影像創作。
操作方法 / 認識單眼相機功能嘗試紀錄生活。
使用材料技術 / 1.觀察環境空間的光線變化、色彩、比例關係並應用於生活美感創作 2.練習攝影的旋轉角度與畫面構成的空間關係
美感觀點 / 發現幾何形與單位形
預期階段成果等等內容 /(表現)能分析環境空間中的色彩、材質及比例配置。從拍攝中找出單位形分析比例構成關係,嘗試在地圖騰徽章創作。 -
15單元十五 都市圖騰設計與地景建築(初探)
嘗試在地圖騰徽章創作(表現實踐)
描述觀察對象 / 能運用光、色彩、空間配置與氣氛影像創作。
操作方法 / 認識單眼相機功能嘗試紀錄生活。
使用材料技術 / 攝影的旋轉角度與畫面構成的空間關係
美感觀點 / 發現幾何形與單位形
預期階段成果等等內容 /(實踐)能思考景物在影像構圖中的合宜配置。(表現)能運用光、色彩、空間配置與氣氛影像創作。認識旋轉影像15法(任選4項操作練習) -
16單元十六 設計未來(初探)
能運用色光、空間配置與氣氛影像創作(表現實踐)
描述觀察對象 / 旋轉影像練習
操作方法 / 小組分工
使用材料技術 / 訂定專題與圖片說明
美感觀點 / 1.發現美感空間中的和諧元素。2.畫面合宜比例的美感構圖
預期階段成果等等內容 /(表現)能運用光、色彩、空間配置與氣氛影像創作。旋轉影像15法(任選4項操作練習) -
17單元十七 專題製作流程(初探)
對環境空間與己的關心愛護(表現實踐)
描述觀察對象 / 布展空間策畫。
操作方法 / 小組分工,以幾何形與單位形,依次分類布局⋯⋯
使用材料技術 / 整合小組作品,訂定主題、圖說
美感觀點 / 能應用比例構面於創作。
預期階段成果等等內容 /(實踐)書寫對環境空間與己的關心愛護 -
18單元十八 設計的未來發展(初探)
用影像美感布置空間(表現實踐)
描述觀察對象 / 多樣性物件的秩序性構成排列。
操作方法 / 透過主體與物件在空間中的合宜比例配置及秩序性應用。
使用材料技術 / 將創作布置藝術空間牆,圖文筆記歷程紀錄。
美感觀點 / 能應用比例構面於創作。
預期階段成果等等內容 /(實踐)用影像美感布置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