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POP UP KINMEN

核心概念
  • 了解構造基本概念:接合功能、規律特性、材料特性、因地制宜。
  • 立體書的結構三原則(矩陣、雙足、斜角)。
美感知能
  • 能觀察立體書構造中的接合關係。
  • 以生活中的人文、戰地景觀造型作為主要觀察對象(包含閩式、洋樓建築,以及碉堡、風獅爺等)。

課程概說

以一張紙為出發,請學生在不使用黏膠的前提下,嘗試讓紙可站立,觀賞彼此作品,再分析、討論讓紙站立的方法並記錄於學習單。下一節以各樣立體書為導引,請學生翻翻看,觀察立體書的接合方式,如何讓紙張可以站立、彈出,呈現出當頁的視覺強調重點,讓學生討論書中運用哪些方法。往下介紹立體卡片三原則(矩陣、斜角、雙足),讓學生嘗試依此三原則製作可開合的立體卡片,然後欣賞台灣彈起,請學生運用所學,分組分區以立體卡片概念製作具代表性的金門建物,再組裝為金門彈起立體地圖。過程中需蒐集金門各鄉鎮代表性的人文、戰地景觀,並思考如何將平面轉化為立體,製作能展示亦能拼組的金門彈起卡片地圖。

美感預期成果

能理解立體卡片與立體書的結構與構造表現手法,彙整在地代表性景物,以立體卡片呈現金門地景風貌,對照台灣彈起,創作屬於在地的金門彈起地圖。

教師課後省思

課程初期遇到不少學生提出立體書課程很難,以及無法做出來的回應,所以一直思考如何簡化為學生好著手也願意挑戰的方式,決定採取自己先試作、展示一簡單V摺的建築立面給學生觀察,讓他們知道完成後可能的樣貌,才一步步呈現許多精采的作品,最後我和學生都很欣喜我們辦到了!

另外,多數立體書其實綜合許多不同的結構原則來呈現,考慮到九年級可行的製作時間以及難度的問題,所以這次課堂呈現多以V摺為主,單件作品看來仍較顯單薄,但時間上也已延長很多(課程持續到學生畢業前一天才完成),思考或許立體書的單一結構原則,確實需要較多的時間來實踐,最後當學生作品一起擺放於地圖上,呈現始料未及的層次與效果,才化解我對立面較單薄的焦慮。

課程規劃
  • 01
    不紙如此

    試驗紙在不用黏膠與其它加固材料的前提下,讓紙可站立的方式,藉由觀賞彼此作品,分析各種讓紙站立的方法並記錄下來。
    1.試驗紙站立的各種可能性。
    2.觀賞作品,討論並記錄於學習單。

  • 02
    Pop-up book

    實際翻閱、觀察立體書接合方式,讓紙張可以站立、彈出,呈現出當頁的視覺強調重點,進而討論所運用的方法。認識立體書結構三原則(矩陣、斜角、雙足),並嘗 試依此三原則製作可開合的立體卡片。
    1.觀察各樣立體書的接合構造。
    2.討論、歸類運用的方式。
    3.認識立體書結構三原則並實作。

  • 03
    金門彈起1

    欣賞台灣彈起,分組並選擇具金門代表性的景物,各組分工選擇個別製作的景物,記錄於小組學習單。
    1.欣賞台灣彈起書本內容、結構、構造。
    2.討論、選擇金門彈起的代表景物。
    3.小組分工記錄於學習單。

  • 04
    金門彈起2

    各組就上週討論內容和事先準備的圖片,以教師發下的紙材(無彩色或單色系),分工以立體卡片概念製作具代表性的金門景物。
    1.繪製立體卡片平面圖。
    2.切割、黏貼平面圖為立體景物卡片。

  • 05
    金門彈起3

    各組繼續以立體卡片概念製作具代表性的金門景物,過程中需思考配色與留白配置以突顯視覺重心。
    1.繪製立體卡片平面圖。
    2.切割、黏貼平面圖為立體景物卡片。

  • 06
    金門彈起4

    接續上節以立體卡片概念製作具代表性的金門景物,組裝為金門彈起立體地圖,觀賞最後成果,討論整體視覺效果有否突顯主題,排列組合如何調整可以更好,最後進行小組發表、作品合照。
    1.繪製立體卡片平面圖。
    2.切割、黏貼平面圖為立體景物卡片。
    3.依據地圖擺放立體金門卡片在對應的位置。
    4.討論作品整體視覺呈現效果,進行調整。
    5.小組發表與作品合照留念。

李婉琪
金門縣立金沙國民中學 教師

任教於金門縣立金沙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