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連結過去視覺藝術課對色彩的介紹,先討論、規劃生活中可採集到的色彩,藉由攝影工具分析、歸納所採集到的照片色彩,以色相分類拼貼於金門色相環上,思考色彩多寡與成因。接著以壓克力再製心目中的金門色彩,繪製於透明卡典西德,剪裁後黏貼成具金門特色的具體造型,裝於透明框中,觀察壓克力於光線中折射、重疊後的色彩變化。
延續前面課程建立的金門色相環,認識抽象藝術中,流動性的色彩表現手法,比對、選擇代表金門風土的色系,嘗試壓克力流體畫的創作方式,最後以酒精墨水呈現具金門代表色系的混色暈染透明鑰匙圈,欣賞其中色彩碰撞與混合的美妙變化。藉由課程觀察生活周遭色彩之美與不同材料間混搭的可能性。
美感預期成果
藉由環境中色彩的觀察、蒐集、比對過程,將所學過的色彩概念運用於生活中。從有形至無形的色彩創作活動,回歸自身感受嘗試金門代表色系的運用與組合,以及色彩除了繪畫表現外,在異材質的混搭與流動性表現。
教師課後省思
第二節對於色彩的分佈,在成因歸納感覺學生的想法仍不夠深刻,討論出來的較為有限,可能要再納入其他課程作更適切的引導,或增加討論時間與聯想方向。而在第三節壓克力與卡典西德色彩的拼貼部分,前面施作班級因考慮課程時間緊湊,在金門意象造型上有給參考圖,但發現學生相當依賴,作品造型過於單一,所以後面的班級就完全不給參考圖,成果出來也較有趣與多元。
後半段流動的饗宴課程,思考壓克力流體畫較厚,所需乾燥時間較長,所以改為在第四節課介紹抽象藝術時一併進行,在第五節鑑賞彼此作品時,也將原訂第六節的酒精墨水改移至第五節,讓第六節滴膠鑰匙圈整體創作與試驗時間較為充裕。
-
01訪金採色
連結過去視覺藝術課對色彩的介紹,請同學先從採集生活色彩著手,分小組認領「植物色、建築色、動物色、食物色」,討論採集的方式(相機、手機)與地點,規劃採集路線。
1. 回憶視覺藝術課所學色彩單元。
2. 分組討論採集色彩路線與方式。 -
02金門色相環
以攝影工具分析、歸納所採集到的照片色彩,拼貼於金門色相環上,思考色彩分佈的多寡與成因。進行歸納、討論環境與色彩的關聯。
1. 整理攝影所採集的相片。
2. 拼貼於色相環,觀察其色彩分佈。
3. 討論色彩分佈成因,進行歸納與分類。 -
03疊光舞色
以壓克力再製心目中的金門色彩,繪製於透明卡典西德,剪裁後黏貼成具金門特色的具體造型,裝於透明框中,觀察壓克力於光線中折射、重疊後產生的色彩變化。
1. 將心目中的金門色彩,以壓克力平塗繪製於透明卡典西德上。
2. 剪裁為色塊後黏貼成具體的金門特色造型。
3. 將完成作品裝於透明框中,觀察色彩變化。 -
04流動的饗宴1
認識抽象藝術中,屬於流動性的藝術表現手法,並延續前面課堂的金門色相環,選擇部份代表金門的色系,以129a色票比對,思考流體畫色彩配色比例、不同技法的質感差異並繪製出來。
1. 選擇壓克力色彩,比對色票。
2. 繪製色彩比例與質感呈現學習單。 -
05流動的饗宴2
認識壓克力流體畫創作手法,體驗、嘗試壓克力流體畫的抽象表達,觀察其色彩流動、融合之美,對照上一節學習單的呈現並透過展現鑑賞彼此作品。
1. 認識壓克力流體畫創作步驟。
2. 創作壓克力流體畫並欣賞彼此作品。
3. 鑑賞流動性創作中,色彩與質感的各種可能性。 -
06流動的饗宴3
認識酒精墨水創作手法,並與壓克力流體畫進行比較。了解UV膠、環氧樹脂的透明特性與固化方式,結合酒精墨水與滴膠呈現具金門代表色系的混色暈染透明鑰匙圈。欣賞透明材質中色彩混合之美與不同材料間多元混搭的可能性。
1. 認識酒精墨水流動表現。
2. 認識UV膠、環氧樹脂的特性與固化方式。
3. 結合酒精墨水與滴膠創作金門色系鑰匙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