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領學生認識安妮新聞各類型版面編排方式,可能給予讀者不同的閱讀感受。學生閱讀所選擇的新聞報紙,找出個人欣賞的版面進行圖文分析,依教師設計的學習單要求,完成相關重點摘錄。
本次教學活動聚焦什麼是「設計」、產品設計的任務、做坐看:當傳統碰上現代、折摺樂:椅子設計體驗趣、人人都是發明家。
以安妮報第14期的指定文章作為引導,配合翰林版<變身最酷炫的自己>單元,由教師示範服裝設計要點及走秀基本動作。學生依小組討論的主題做服裝的紙上設計,製作以環保為訴求的服裝配件,進行走秀演出票選。
運用美感報紙NO.13,以城市與地圖為主題,讓學生感受場域是什麼。
學生以安妮新聞內容,練習ORID學習自我提問法。以「術業有專攻,尊重專業的制服文化」主題設計教案,請學生自行設定一個職業,或創造出新職業,設計出適合該職業的制服。
圖解人生,透過解讀圖片或漫畫的方式,認識人生。
結合《安妮新聞VOL.13》--用空間布景玩一個「說故事」的遊戲;與七年級視覺藝術課程的動畫單元。藉由剪報、紙偶、紙箱場景製作與手機app後製剪輯等形式,將每班分成4-6人為一迷你劇組,在六週的課程內完成30秒至1分鐘的定格動畫(Stop motion)。
學生閱讀報紙的內容後經由網路資料搜尋延伸擴展自己的知識。
仔細地閱覽報紙,討論著每個房間特色與可能連結的職業,上臺進行分享彼此交流。
課程設計讓學生瀏覽安妮新聞並對報紙產生興趣,透過4F引導反思法進行文章分析。
進行前導課程,體會閱讀的不同感受和層次,嘗試歸納分析並思考美感元素有哪些。
配合國語康軒版第七課施作,介紹孩子報紙的架構,並輔以美感教學。從安妮新聞想起生命中的重要人物或是自己的夢想,有人從報紙一個事件中體會童年的難忘,有人從報紙的事物憶起童年的樂趣。
分享自己對未來職業想像,提出不同工作的許多問題,天馬行空思考未來新興行業。
使用安妮報紙第12期,引導三年級學生學習讀報。運用色彩繽紛、內容豐富有趣的古今發明物產出的小故事,來引起小朋友對發明世界的興趣。
結合安妮新聞與臺灣在地的妖精神獸,讓學生認識動物身體特質,並藉由水墨技法,創作出具詩意集筆墨趣味的獨特妖精。
以學生感興趣的閱讀主題為引,進行議題延伸的探討,進而發掘、分享自身獨特的穿搭美學,也學習欣賞不同的風格。
透過兒童朝會朗讀活動、入班說書活動及學校粉絲團貼文鼓勵,從學生、教師、家長三方面共同推動安妮新聞閱讀。
在人性尊嚴的課程主中,主要希望學生學習到「尊重他人」且「消除歧視」,而此份報紙的內容提到服裝沿革、穿搭自信以及自我肯定和追夢。
透過顏色圖案搭配形成對讀者的招喚與影響,感受安妮新聞與其他報章雜誌的不同。
運用紙的特性學習摺紙、捲紙、剪紙等基本技法,加上想像來建造自己的魔幻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