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焦點課程
將近距離觀察物體的局部細節置入方框中,探索比例與構成概念,將設計稿絹印於布包上。

情緒知多少

藉由多元的圖片引發學生對於自身內在情緒的探索與投射,以生活例子為探討的素材,了解情緒管理的重要性。教導學生辨識自我情緒、評估情況、控制衝動、壓力管理。

全球議題

竹光國中九年級全學年的校訂課程-全球議題,【環境與社會的永續】是這門課程的最後一個主題,分成三個單元共七堂課。課程內容第一~二堂課會以【中途島的信天翁】的HiTeach進行數位學習,引導學生從一個國中生的營養午餐吃到塑膠時的反應,連結到中途島信天翁肚子裡的塑膠殘留物;第三~四堂課導入The Anne Times Vol.7 地球護衛隊,透過這期報紙的內容搭配自主學習的四學模式(學生自學、組內共學、組間互學、教師導學),以報紙文本的閱讀理解看見日常生活中的環境問題,並且提出自己能做到的行動;第五~七堂課為【永續海洋數位藝廊】,以Google Classroom派發AIGC的數位學習任務(Canva、Adobe Firefly、SUNO),作品完成後進行賞析與評鑑。

報紙封面設計討論及摘要練習

學生在上學期已大致翻閱過此份報紙,因此這次把重點放在安妮新聞的獨特封面設計及練習為報紙文章做摘要的能力。此課程總共兩堂課,第一堂課先讓學生以組為單位討論關於安妮新聞第七期封面設計相關問題,讓學生腦力激盪,一起思索創作者背後的用心,並讓各組上台報告他們的發現。第二堂課則是先讓學生閱讀第五頁的「改變世界,從小開始」這篇文章,旨在拓展孩子們的眼界,讓他們知道只要有心,環保可以隨時開始。接著講解摘要的技巧,讓學生從這五個小故事中挑出兩個最有共鳴的故事做摘要練習。

夢想公寓

首先簡介《安妮新聞》的命名緣由:《清秀佳人》中,那位充滿奇思妙想又勇氣十足的紅髮安妮,在少年成長小說中,每個人都有能量成就自己。並加以推廣「閱讀」可以是件很有趣的事。在《安妮新聞》當中,可以獲得的不只是世界的資訊,也能透過美感教育中強調的構面概念:色彩、比例、質感和構成,提升讀報探索的學習面向,讓教育的過程裡,充滿各種可能性與想像力,取代只是知識的填塞與汲取。

讀報金頭腦-安妮報紙

繼上學期使用過安妮報紙的經驗,學生很喜歡安妮報紙充滿美感,又發人深省的設計。也因為上學期介紹過安妮報紙與其他報紙的不同之處,也介紹過一份報紙的基本元素及產生流程,本學期就逕將主軸放在「閱讀」上。本學期我選擇的是「夢想」的主題,因為教學對象是九年級即將會考的學生,所以希望他們可以在備考之餘,也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也因為是九年級的學生,教學進度十分緊湊,故選擇第八節課的時間操作。

擁報新世界

1. 介紹封面,請同學念出封面故事,再詢問封面主題,帶出「朋友」這個主題。2. 請同學說出封面給你的感覺,介紹「美感」。3. 請同學閱讀p.2全版及p.3的「關係調查01、02」,了解小炭、小伊、小禰、小富四個人之間的關係。4. 請同學完成學習單,回想自己在與同學相處上的狀況及如何處理?\r\n5. 請同學了解「安妮新聞」的緣起及目標。6. 請同學完成p.06~p.07,了解自己的個性。7. 請同學閱讀p.09,並介紹「三月的獅子」。

我的讀報計畫

  即將畢業的國九學生,近年來因為手機通訊軟體的便利,鮮少翻閱報紙與閱讀紙類報章雜誌,因此透過課程設計,使學生有機會能近距離閱讀文章,體驗觸摸紙張感受閱讀樂趣。並透過課程中閱讀,挖掘出文字的敏感度與精緻度,進而影響學生對於文字的美感,結合生活感官與經驗,讓學生多重體會這份報紙的力量。  課程透過實作、個人報告與小組討論、報告,探究圖文與解析,更加上學生論點講述,營造學生共學情境同時,更透過閱讀及口說,讓學生化身為小小記者,報導自己所見所學,以及聆聽同儕見解,發現不同視野,更結合國八公民課程中的媒體識讀,將所學應用於課堂及生活中,期望未來學生也能實踐於日常生活中。

《安妮》解碼──打造我的專屬城市

  「美感智能閱讀」指的就是在閱讀的同時亦能感受到「美」的存在,而《安妮新聞》是一份以此為出發點所設計成的報紙。本次的課程活動將融入美感智能閱讀計畫宗旨,讓學生從閱讀《安妮新聞》第13期作為出發點,從本期版面的編排、文字的敘述內容等,引導學生從閱讀中觀察本期內容的色彩編排及版面設計。再者,讓學生從閱讀《安妮新聞》13期的各版面的標題及內容,擷取訊息,並帶入自己的思考,藉由問題探索的方式,讓學生敘述問題的答案以及思考面向,希望讓學生連結自身經驗,思考自己生活周遭的人事物,表達個人的所見所感。

城市散策—物導向的城市觀察

以城市美學的主題式課程,從「構成」的美感構面中,引導學生學習排版與視覺傳達的設計能力,最終產出「城市散策」網站,以網頁設計進行城市空間的踏查與設計思考。透過課程活動引導學生做中學,從日常生活、平面設計與空間中的城市規劃等三個向度,探索認識、並應用構成的美感思維,培養學生對城市美學的敏感度與實踐能力。

我的未來不是夢

「閱讀」是所有學習的基礎,閱讀有助於理解外在世界,能夠有效的擷取知識訊息,轉化成自身的知識,並運用於日常生活中。而「讀報教育」是在學校或家庭,以報紙做為教材的學習活動,因此,我們利用負擔較輕的報紙,來鼓勵學生們體驗「閱讀」,讓學生們體會閱讀也可以是一件有趣的活動。
此次的課程使用第十五期——《夢想》中的小主題〈內外並行——探索自己的天賦〉以及〈實際在夢想這條路上——職場工作人的心聲〉。首先請學生閱讀〈內外並行——探索自己的天賦〉,並分組完成讀報九宮格學習單,希望藉由學習單讓學生思考、探索自己的興趣。
接著請學生訪問自己的親戚朋友,從中選擇一項自己有興趣的職業,並深入了解此項工作的甘苦經驗,以完成「職場工作人的心聲」學習單。最後,請同學上台介紹自己所選擇的職業,讓其他同學對此項職業有更深入的了解。

名畫桌遊設計

本次課程採用安妮新聞第四期-20世紀以前名畫型錄為課程主軸,教師指導學生分組設計名畫桌遊,期望透過桌遊設計的過程中,促使學生深入瞭解十二幅名畫的藝術背景與內涵,並更加理解藝術鑑賞四步驟的審美知能概念,為將來術科升學考試做準備。

生活中的聽覺饗宴-韋瓦第-四季/生態音樂人吳金黛

藉藝術活動之參與,融入生命教育的價值思辨與終極關懷主題,以提升生活美感與生命價值。以藝術實踐解決問題或探索藝術活動中的社會議題,亦可融入哲學思考之主題。藝術實踐融入人學探索和靈性修養主題,也能成為理解他人感受,培養團隊合作與溝通協調能力的時機。融入價值思辨的主題,則能在關懷在地及全球藝術時,理解與包容文化多元與差異。活動流程:介紹韋瓦第四季小提琴協奏曲→蘇打綠專輯韋瓦第計畫→安妮新聞報導p.11 Nature Sounds她用耳朵捕捉萬物具存的聲響生態音樂人吳金黛→生命教育議題:關懷大自然萬物,將會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