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面紙,不再無「固」出走!(111-1臺中四箴國中)

核心概念
  • 課程中設定層層「任務」來思考面紙盒固定在桌子邊 的接合構造,感受「部位-外觀-細節」的構造美感關係。
美感知能
  • 經由探索、體驗接合構造,對構造的接合關係。

課程概說

希望能藉課程引導讓學生發現「構造」是存在於生活中的,「構造」是體會物品的外觀 與細節可以從思考、實踐它的任務來漸漸成形。
課程中設定層層「任務」來思考面紙盒固定在桌子邊的接合構造,感受「部位-外觀-細節」的構造美感關係。
「木塊集合練習」體驗木塊、橡皮筋、螺絲間數量、方向、捆束構造產生的接合關係及規律性的美感。軟包裝的衛生紙容易離家出走,造成教室內雜亂,要求學生思考解決方法,引 導出重複使用硬面紙盒及如何固定在桌子邊的接合構造。
「何處好安身?」設定了「不晃、好 抽、易換、能拆、耐用、耐看」階段性任務,漸進式思考「合用」是要符合很多條件的,符合條件才是合用, 合用才是符合構造的生活美感。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能藉由發現生活周遭的問題(衛生紙滿天飛),思考、討論出較佳的解決方法。
  2. 學生能知道構造,了解構造已解決生活中很多的問題,增加許多便利性。
  3. 學生經由探索、體驗接合構造,對構造的接合關係、規律特性與材質有深刻理解與感受。
  4. 學生能理解從完成「不晃、好抽、易換、能拆、耐用、耐看」階段性任務,可營造出合用的構造美感。

教師課後省思

  1. 感謝怡如老師的教案,教案非常完整,整體上起來很順暢。
  2. 從木塊集合練習開始就能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從任務中逐步訓練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3. 給予學生空間激發創意,學生總有意想不到的點子,利用繩結製造易拆的扣環、利用彈力繩之鬆緊直接套著椅子...等。
  4. 除了原教案可擺放面紙盒的桌子外,增加椅子的選項,讓學生有更多可以發揮創意的空間。
  5. 不同班級課桌椅不同,有的班級是傳統舊木桌椅,有的是新式有掛鉤的鐵桌椅,因此學生在解任務所思考的方向與考慮的條件也會有所不同,這也是收穫之一。
課程規劃
  • 01
    體驗:木塊集合練習

    1-1 木塊與線材的結合
    1-2 木塊與線材、點材的結合
    1-3 視覺秩序:最有效與良好視覺效果 將使用木塊、橡皮筋、螺絲的 數量、方法、原因、想法記錄於「KIT」 學習單上。

  • 02
    探索:衛生紙為何離家出走?

    2-1 學生分組,每組 1~3 人
    2-2 討論衛生紙為何常會離家出走?造成班上哪些亂象?探討原因 及思考解決方法,紀錄於「Why」學習 單上。 2-3 說明構造的接合功能、構造的規律特性及適合材質性的構造設計。

  • 03
    探索:何處好安身?(固定、好抽)

    3-1 思考面紙盒在桌子哪裡能夠「固定」、「好抽」?討論至少四 種, 將面紙盒位置及抽取方向畫在「Where」學習單上。
    3-2 使用面材(灰紙板)、線材(細繩、彈力繩)、點材(兩腳釘) 將面紙盒固定,並記錄此方法的優缺點在「What」學習單上。

  • 04
    探索:何處好安身?(易換、能拆)

    4-1 根據「Where」學習單上的四種固定方式,思考衛生紙如何能「易換」,且面紙盒如何因換位置、換教室而「能拆」呢?
    4-2 製作出符合「不晃、好抽、易換、能拆」的面紙盒與桌子結合構造,並記錄此方法的優缺點「How」學習單上。

  • 05
    探索:「安」得漂亮!!(耐用、耐看)

    5-1 檢視自己「不晃、好抽、易換、能拆」的結合構造,若它阻 礙環 境動線能「耐用」三年以上嗎?
    5-2 既然要看三年,就得讓它「耐看」!要如何調整? 將改變記錄在 「How」學習單上

  • 06
    體驗:合用到令人敬佩!

    6-1 各組推派出「最合用」的構造,全班循環開放試用,填寫試 用表 單並票選,選出最佳構造「合用到令人敬佩」
    6-2 抽選學生分享他敬佩的地方及試用心得。

吳俞青
臺中市立四箴國民中學 教師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