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帶領學生認識自然的美感,透過認識原料的源頭,體驗顏料的製作過程,最後以自製的顏料進行原產地的寫生,既是一個觀察活動,也是一個藝術行動。
美感預期成果
- 從日常生活的觀察中去蒐集、分析、整理色彩在環境中扮演的角色。
- 運用自己能取得的材料進行色彩規劃,從中學習顏色的調色技巧。
- 透過討論激盪出色彩表現的可能性。
- 從色彩運用的潛移默化間提升生活品質與美感素養。
教師課後省思
- 學生對於媒材的概念侷限於「購買即可使用」,因此在進行踏查採集階段,讓學生有機會能夠體驗原料到顏料的過程,能更深入認識並珍惜。
- 土壤採集讓學生對生活中容易忽略的細微事物,增加觀察與思考的機會。
課程規劃
-
01第一堂
介紹採集的工具與方式,分組以觀察與土壤採集的方式認識色彩。
-
02第二堂
分析校園與社區的土壤色彩原料的樣本比較。
-
03第三堂
小組合作將土壤與雜質分離,運用篩網和研缽等工具進行研製。
-
04第四堂
運用牛膽汁與阿拉伯膠進行顏料調製。
-
05第五堂
小組以自己製作的顏料繪製色票。
-
06第六堂
在校園裡進行16K水彩寫生,將採集顏料材料的位置環境描繪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