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校園構成 捕光捉影(111-2雲林馬光國中)

核心概念
  • 基本構成的美感概念
  • 人物攝影中主體、陪體與環境的構成概念
美感知能
  • 電影/電視畫面的構成觀察
  • 生活攝影中的構成觀察
  • 學習手機或平板照相的基本技巧
  • 學習攝影景框中的構成經營

課程概說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學生經常使用手機拍照。手機攝影的便利性使學生隨時隨地都可拍照。
但相對的,對於照片中的構圖就不太講究。大半學生的生活照多以人物表情動作為主,甚少考慮照片中的構圖美感。
如果學生能深入了解構成的概念,則可大大提升他們對生活環境空間的構成觀察,並能運用到生活攝影中。
本課程主要分成兩大重點:建立概念及生活運用。
第一階段為建立「構成」基本概念、初步探索造形構成與情感表達之間的關係。
接著以校園景觀為攝影對象,透過攝影構圖實驗,體會攝影中的構成如何影響影像美感。
第二階段為構成在攝影中的運用。本階段將聚焦於校園情境攝影。
藉用電影電視畫面中的主體、陪體與環境的互動構成分析,將經典構圖技巧轉化運用到生活攝影中,透過「仰視、平視、俯視不同視角及各種不同取景變化」的拍照練習,讓學生養成「按下快門前先觀察取景的表現重點及位置關係」的美感判讀習慣, 活化「構成」在生活中的運用、以及培養學生對周遭環境觀察體驗的細膩度。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能透過攝影練習探索攝影中的構成關係,學習構成概念與美感表現方法。
  2. 學生能把構成美感概念運用於生活,並能常常啟動美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事物。

教師課後省思

馬光國中是雲林縣的偏鄉小校、教育部計劃補助生生有平板,所以這學期的攝影課程『校園構成補光捉影~用鏡頭說馬中四季風光』也因為每個學生都有平板可以使用、所以更容易進行,也順便帶入平板的一些APP的運用、課程更多元便利、讓孩子試著學習把平板當工具而不是玩具。
學校所在位置的四周都是農地,校園很大、很美有很多的樹,學校希望透過在地特色課程、帶領學生深入了解24節氣的變化對農作物栽種的重大影響,剛好利用這次的課程帶著孩子們透過鏡頭對學校的樹做四季的變化觀察及美感的記錄、讓學生對校園環境更美好的體驗。
相較於人物的拍攝來說、校園中的樹木是比較呆板沒變化的,但是當孩子實際上透過鏡頭以各種不同的視角及遠近變化去看自己熟悉的環境,當作品在大螢幕上投影分享時展現出來的風景畫面是有震撼到孩子們的心裡的 、與他們平常看到的校園是不同的,孩子感受到極大的成就感。再加上把時間拉長、設定為一年的觀察拍攝期程、讓孩子能夠用鏡頭來說校園四季變化的故事。雖然這個課程結束了但是我們的拍攝還在進行中............

課程規劃
  • 01
    認識攝影構圖的基本概念及運用,並探索構成與主題、情感、意涵的 表達關係

    以簡報進行講解,介紹攝影構圖中大遠景、遠景、中景、近景、特寫等鏡頭概念及不同視角的敘事運用,分析討論各種構圖呈現的美感特色。

  • 02
    透過校園景點攝影,認識景框的畫面構成。

    1.學習iPad相機各種拍照功及相簿管理。
    2.指定校園景點,以校門口進來的映心路旁的整排小葉欖仁樹為取景主題、讓學生利用平板以不同取景角度探 索校園樹木立春景色觀察與拍攝。

  • 03
    認識攝影主角(校園中的樹木)嘗試尋找特色的各種取景畫面構成。

    1、探索校園中各種樹木種類的分布構成,搜尋相關資料用iPad中的備忘錄進行重點特色記錄。
    2、讓學生利用平板以不同取景角度探索校園景色進行拍攝。

  • 04
    認識攝影構成中主體、陪體與環境的互動關係。

    1.學生作品分享。
    2.擇要比較分析之前學生攝影作品中的構成表現。

  • 05
    學習攝影中主體、陪體與環境的構成佈局。

    1、向電影/電視廣告畫面構成借鏡,了解攝影師如何透過畫面構成表達主題情感。
    2、運用iPad中iMovie的故事面板分析、讓學生試從不同角度進行攝影, 體會攝影構成的敘事效果。

  • 06
    創作富有構成美感與主題情境的攝影作品。

    1、讓學生利用平板以不同取景角度探索夏日校園景色進行拍攝。
    2、擇依滿意照片上傳夏日馬中Padlet與學生分享。此階段強化人物的組合方式及其他環境的互動,達到攝影構成的練習,並為馬中校園四季變化 留下美好的印記。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