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本課程由吳芝凡老師與劉宜珊老師合作授課。
1. 結合食材的色彩、質感及口感,以視覺饗宴連結味覺饗宴,學習將不同食材搭配與結合,創造出令人愉悅的感受。
2. 從擺盤的內容引導學生認識平衡/對稱/主從/比例/層次/對比的構成。
美感預期成果
預計學生能透過課堂的練習,留意生活的美學,將美感引入三餐,使平凡無奇的日常也顯得驚艷,創造生活的美好與獨特。
教師課後省思
本次課程學生族群大多屬於「問題解決類型,在忙碌生活中,用便當及速食快速解決一餐。在學校課程中與晚上補習班之間短暫用餐時間,方便解決一餐是大多數人的主要用餐模式,因次鮮少願意停留專注於食育與美感擺盤的經驗。
課堂中教師與學生分享中西餐擺盤差異,美食部落客拍攝餐點照片及學生家中餐桌擺盤照片,透過圖片激盪及過往藝術課的美的形式,彼此回應,探討每個人對視覺饗宴不同見解,觸發學生對美好一餐的概念。再結合家政烹飪課,邀請學生運用不同餐盤及食材高低層次營造前後景的設定,讓學生體驗視覺如何影響味覺,又如何影響一整餐的氛圍。
教師期許學生能將美感帶入生活中的每一餐,能感受生活中的美感及日常。
-
01形形色色日常美味
1. 學生於當週連續拍攝每日家中桌上餐點,並製作成簡報,向同學分享家中擺盤樣式的習慣。(學生在家中選擇自己覺得喜歡或是有美感的餐桌擺盤。)不限制餐盤形式
2. 學生討論何種餐點的樣式可以令人產生愉悅的心情。 -
02大廚的餐盤美學
1. 教師與學生一同搜尋網路部落客的美食照片。
2. 學生能觀察並分類中西餐擺盤的差異,並討論出中西餐擺盤的特色與模式。 -
03嚼得美味
1. 學生觀察各式生鮮食材。
2. 學生能將食材分類成不同的色彩、質地及口感,並與同學分享自己的喜好及其原因。
3. 學生練習將不一樣元素的食材放進同一個餐盤,搭配喜歡的口感與顏色。 -
04食器時代
1. 學生觀察各式不同質地的餐盤──塑膠盤、陶瓷盤、鐵盤、岩盤、玻璃盤,並寫出該餐盤帶給自己對食物美味的影響。
2. 讓學生練習不同食材與餐盤的搭配。 -
05美味布局
1. 以家政的蔥肉捲實際真實擺盤的樣式。
2. 學生練習擺盤的層次。
3. 學生須嘗試高、低、前、後的層次,並利用留白的效果,讓餐盤更顯視覺韻味。 -
06美味分享
學生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