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燈飾之美

核心概念
  • 能將構成與色彩做結合
  • 認識光影的藝術
美感知能
  • 學會裁切的技巧
  • 構成的畫面編排

課程概述

最初課程活動設計以「結構」紙張燈飾為主,因後來考量學生的先備知識,將課程調整為以「構成」「光線簍空」為主,因學生未有美感課程先備知識,一開始課程先讓學生以美感電子書的構成作為介紹,讓學生認識何謂構成。
第二堂課運用簡單的黑、白圓點貼紙,先以最基礎的圓和黑白色彩排列出合宜的畫面,讓學生能做出不同比較。
第三堂課加入色彩及不同幾何圖形作為畫面的編排,因課程還是以構成為主要,不同色彩卡點西德,色彩只讓學生做兩種色彩的變化,並且讓學生討論單純圓點圖案與不同幾何圖形的編排差別。
第四、五課結合構成及光影簍空,以燈飾設計作為成果呈現,運用構成將自己的創意圖案設計於燈飾中表現。第六堂課,作品分享。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能從攝影作品中,了解構成的呈現。
  2. 學生在創作中能完成和諧的畫面。
  3. 學生能完成具備生活美感的燈飾設計。

教師課後省思

這次學生多為沒上過美感課程,從一開始作品中會發現,學生習慣用圖像化的方式呈現,即使以圓點貼紙,學生還是會想將貼紙貼成圖像化,教師須不斷提醒畫面的呈現,這部分下次教學課程需要再給學生更多的範例呈現,讓學生能更清楚教師想表達的課程目標。
因課程循序漸進方式,學生最後作品呈現圖像化作品較少,有達到原本的目標。
下次再設計課程時,可以在多一些的時間讓學生自己覺察發現畫面的和諧度,這次教師多為自己提醒告知學生,未讓學生能自我察覺畫面的和諧度。
這次課程設計,因課程目標及學生的先備知識沒有掌握好,所以在執行上有些困難,最後呈現的課程內容跟原先有些落差,下次再設計課程需要更多考量。

課程規劃
  • 01
    構成之美

    教師運用美感電子書講解結構基礎及欣賞生活中的構成之美。

  • 02
    構成之美─圓點排列

    運用簡單的黑、白圓點貼紙,先以最基礎的圓和黑白色彩排列出合宜協調畫面。

  • 03
    構成之美─色彩與幾何圖形搭配

    以卡點西德讓學生嘗試加入色彩與幾何圖形,如何讓畫面和諧。

  • 04
    光影之美─燈飾草圖設計

    教師收集不同燈飾的呈現及光影簍空之美,教導學生簍空裁切的技巧。

  • 05
    光影之美─燈飾實作

    學生運用前幾堂課所學構成.色彩搭配、光影簍空的技巧呈現,製作屬於自己的燈飾。

  • 06
    燈飾分享

    學生分享

劉宜珊
臺南市立中山國民中學 教師

任教於臺南市立中山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