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唯光獨照—生命的流動線

核心概念
  • 印象派
  • 未來派
美感知能
  • 能分解構成,表達美感。
  • 清楚分辨結構、材料、形狀、顏色產生的情緒及連結生活美感應用。

課程概說

有光的地方總有生命希望,生命的星點匯聚成流,多麼堅強撼動人心啊!
台灣四月天 春神來了!在地感動為例,學習隨時記錄下生命撼動的照片。
一、那瑪夏螢火蟲季。
二、二寮月世界低海拔霧海。
三、鹿耳門正統聖母廟煙火。
從生活「自然探索與觀察」開始,打開五感體驗,尋找感動拍下瞬間為永恆。

緣起三民鄉24張夜精靈如詩似夢照片,喚醒愛自然、對環境保護的意識,
配上學生當下有感的動人文字,拉開那瑪夏螢火蟲季序幕,學習珍愛在地珍寶。
世界最美特殊景觀二寮月世界/左鎮化石館,距離新化高中僅車程20分鐘,150米的低海拔霧海是台灣網紅地貌特點吸引外國人朝聖。
鹿耳門正統聖母廟煙火(26張照片)可見五種結構不同的蜂炮環繞效果,低、中、高空拍,
共有三場/7:00第一場,8:00第二場,9:00第三場,在天際舞出瞬間的永恆,幻化美麗的影像。

美感預期成果

  1. 能運用美感構面觀察省思環境中的美感問題。
  2. 能分析環境空間中的色彩、材質及比例配置。
  3. 能思考景物在影像構圖中的合宜配置。
  4. 能運用光、色彩、空間配置與氣氛影像創作。
  5. 能將創作布置藝術空間牆。

課程以帶領學習者從生活觀察出發,導入自然生態延伸學習的資源和場域,呼應生活的學習經驗,讓學生自我思考,自我探索,學習過程詳盡表現個人特色。

更期待小組分工、鷹架學習,記錄學習歷程檔案中呈現學習成果的多樣性。

最終培養學生追求至美至善的鑑賞思辨能力,為學生埋下社會美學養分。

教師課後省思

  1. 布置教室環境,讓學生能專心學習。
  2. 適性分組讓學生彼此鷹架學習,激盪新創意。
  3. 能表達創意,學習尊重,分享成果。
課程規劃
  • 01
    單元一 生活觀察 企劃與紀錄(初探)

    (總論)打開生活任意門 Welcome to 那瑪夏.
    有光的地方總有生命希望,生命的星點匯聚成流多麼堅強撼動人心啊!
    那瑪夏螢火蟲緣起三民鄉,螢火蟲季四月正式開幕。
    描述觀察對象/那瑪夏地理、環境、歷史各種條件等當成線索
    操作方法/發現夜間螢活蟲活動與環境關係
    使用材料技術/採一邊觀察一邊圖文筆記的圖像設計紀錄。
    美感觀點/螢火蟲成長介紹
    預期階段成果等等內容/播放觀光局推出的觀光宣傳影片 「螢火蟲生態」影片引起動機

  • 02
    單元二 生活觀察與紀錄設計企劃(初探)

    描述觀察對象/描述眼見生態內心起伏的情緒...
    人們內心的起伏情緒與生活並存,紛擾與安寧不時抗衡得到平衡。
    操作方法/學習觀察人與周遭環境的巧妙互動
    使用材料技術/嘗試運用筆記、手邊鏡頭拍下別具創意的視覺敘事。
    美感觀點/,預期階段成果等等內容童年影像縮影
    (同學收集美好記憶10張相片編輯成美美「記憶圖表」➕心得)

  • 03
    單元三 視覺 傳達(初探)

    童年集錦 remeber
    收集一條 通往快樂童年的記憶鄉道
    回憶路上小花、小草的美麗景象
    描述觀察對象/好好凝視成長路,預約幸福的總和。
    操作方法/當你感到時落時,無妨重新省視.........
    尋著光線,放低視角,找出快樂泉源。
    使用材料技術/拍出10張「間接光」照片
    美感觀點/每個心動都會像用照片記錄…….
    嘗試找到光源,與環境互映,紀錄柔和間接的光源。
    預期階段成果等等內容/學習觀察人與周遭物件的巧妙互動,嘗試運用手邊鏡頭拍下別具創意的視覺敘事
    舉例:如南橫公路十年滄桑開拓史
    南橫公路 為省道台20線公路
    莫拉克颱風重創延路建設後
    歴經13整建修護 今年五月將全面通車
    南橫公路 簡稱台20線 橫貫台南到台東
    起於台南 新化 左鎮 南化
    再經甲仙 寶來 桃源 梅山口
    抵 海瑞 關山 到台東
    往那瑪夏 從台南走台20線到甲仙後
    需轉台29線進錫安山方向

  • 04
    單元四 生活觀察與紀錄設計企劃(初探)

    “為現在進行式 按下停止鍵“
    描述觀察對象/生活行為觀察
    操作方法/探討1.剛打開一半的門或窗
    2.拉開的抽屜或背包或外套或沙發
    3.剛擠出的牙膏、水籠頭或蓮蓬頭、剛穿好襪子
    的腳 …………
    使用材料技術/手機拍
    美感觀點/靜止中表現動感
    預期階段成果等等內容/
    1.手機拍生活中的進行式暫停後,發現什麼?
    2.學習觀察人與周遭物件的巧妙互動,嘗試運用手邊鏡頭拍下別具創意的視覺敘事
    整理記錄環境保護指標
    議題 環保生態
    1.農藥使用
    2.碳排放量車多
    3.光害
    反思、回饋復育失敗的原因找出補救之道
    1.高雄美術館
    2.大安森林公園
    3.壽山
    4.澄清湖

  • 05
    單元五 生活觀察與紀錄 (初探)

    我的生活調色盤
    描述觀察對象/發現物分類,小組分工討論
    仰望天際線【V-SKY空中攝影】
    2016左鎮二寮雲海日出空拍素材 4分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HZPzmpK0ZA

    「二寮」
    位於台南左鎮,海拔高度僅約185公尺;
    其相對穩定的天氣,加上鄰近白堊的特殊
    地質景觀,破曉時分初陽乍現的剎那、山
    巒、水氣的光影層疊之美,吸引不少攝影
    愛好者慕名而來。
    操作方法/參與式主題:引導學生討論生活中賞心悅目的事物?
    欣賞世界最美特殊景觀
    二寮 月世界 左鎮化石館 海拔 150米 霧海
    使用材料技術/便利貼分組,採一邊觀察一邊圖文筆記的圖像設計紀錄。
    美感觀點/同中求異,將發現物幾何形與單位形,
    依次分類,如:點 線 面 器物 建築 …….
    形之美-中央山脈 堊質地勢觀察 比例與平面構成
    預期階段成果等等內容/討論訂出小組主題,歸納美感形式

  • 06
    單元六 視覺傳達設計企劃

    (表現) 多樣性物件的秩序性構成排列。
    描述觀察對象/對生活週遭所見材質的發現
    地緣
    平地高雄阿蓮
    旗山高雄內門
    操作方法/收集十張二寮霧海作品
    使用材料技術/懂得十樣材質的內涵與意義
    材質/是認識環境首要條件 一個建築體 一間住宅
    紋理/屬於精神面的藝術價值
    美感觀點/探討美的元素
    1.發現美感空間中的和諧元素。
    2.懂得十樣材質的內涵與意義
    體驗古云 金石可敬 土木可親
    常見王公豪宅 必以金屬 石材為主結構
    親民的木造 陶瓦 反見於宗教 古蹟 或懷舊建築
    預期階段成果等等內容/1.啓發對自然環境的關懷,進而做到,敬畏自然
    2.反觀大自然 有分類與判斷力
    例如/討論1.二寮日出為何~美
    因素:1.期盼的人群 2.群林的竹子3.奔騰起落的霧海 4.貫猜樹林放射的斜射光5.天空幻變的雲朵 6.橘紅的太陽
    7.雲縫放射的霞光 8.日夜交替的溫色 這些 構成一個日出美的元素
    請同學嘗試能發現幾個 或者 更多
    /討論2.關於居家環境 家材質 實例如下
    以不銹鋼門 木椅 玻璃瓶 沙發 桌巾 印材 塑膠
    包裝餅乾 為例
    分類/冰冷與親人材質
    鋼~冰冷 木~溫和 玻璃~明亮 沙發~庸懶
    桌巾~棉染 石印~證明 塑膠~食物
    討論3.建議~ 拍攝老街老店頭至少 拍十張作品
    從一項功課 可多樣訓練與獲得知識
    百年商店 沿革 招牌 老闆與顧客
    牌樓 店家櫥櫃 木雕 屋瓦
    窗台 販售商品 …… 能發現幾樣

  • 07
    單元七 視覺傳達設計企劃初探

    描述觀察對象/1.介紹光影成像2.討論攝影需具備的能力?
    3.認識攝影的構圖與畫面構成的空間關係。
    操作方法/範例導引
    使用材料技術/手機拍攝 光
    美感觀點/ a.找出空間中的主色光。
    b學習5種構圖法移動色光動線,構成畫面的美感。
    c攝影減法美學的應用。
    預期階段成果等等內容/ (表現) 善用工具 簡化程序
    1.創造影像空間感
    2.構圖美學的基礎養成
    3.說出色光移動畫面產生何變化?有何美感?
    4.學習創意的視覺敘事

  • 08
    單元八 創作基礎課程規劃

    採集自然線條現場想像與創造力(表現實踐)
    操作方法/分組蒐集文特色圖案
    透過植物的生態,探索大自然中黃金比例美感形式,觀察記錄並分析植物單位形之構成秩序規則,解構單位形組成的線條,重新以數理幾何的概念,利用不同特性筆類工具,進行線條的運用。描述觀察對象/校園探索
    使用材料技術/應用旋轉影像攝影紀錄校園角落。
    美感觀點/發現幾何形與單位形
    預期階段成果等等內容/1.能應用比例構面於創作,
    2.讓尋常景色轉換成趣味好玩的畫面,
    3.突顯夢幻狂想的自我風格變化。

  • 09
    單元九 立體空間的構成(初探一)

    微觀自然(表現實踐)
    玩出變化
    描述觀察對象/能運用色光、空間配置與氣氛練習影像創作。
    操作方法/認識單眼相機功能嘗試紀錄生活。
    使用材料技術/1.觀察環境空間的光線變化、色彩、比例關係並
    應用於生活美感創作
    2.練習攝影的旋轉角度與畫面構成的空間關係
    美感觀點/發現幾何形與單位形
    預期階段成果等等內容/
    (表現) .能分析環境空間中的色彩、材質及比例配置。
    從拍攝中找出單位形分析比例構成關係,嘗試在地圖騰徽章創作。

  • 10
    單元十 立體空間的構成(初探二)

    (實作) 特別企劃(二)校園風雲榜
    描述觀察對象/進行蒐集校園特色建築線條。
    操作方法/ 小組討論 1. 小組系統整理成套。
    2. 選出風格特色代表。
    使用材料技術/將人像攝影融入畫面構成的空間關係
    美感觀點/發現幾何形與單位形
    預期階段成果等等內容/1.發表創作動機
    2.練習色光、空間配置影像創作。

  • 11
    單元十一 色彩漸變分析 (初探)

    (鑑賞) 特別企劃(一)火樹銀花物語
    描述觀察對象/範例導引
    以正統鹿耳門聖母廟煙火為題,化瞬間作感動。
    預告學生課前觀察記錄
    1.蒐集特色煙火照片。
    2.介紹印象最深刻的煙火秀。
    3.選出台灣代表文化煙火秀。
    概要
    正統鹿耳門聖母廟,位於台灣台南市安南區土城,佔地遼闊,
    為全台灣面積最大的媽祖廟。聖母廟是一座主祀天上聖母的廟
    宇,是當地公廟(大廟)(該廟與顯宮的鹿耳門天后宮皆主張
    是傳承自古洛門媽祖。該廟重要的大型宗教活動。

    操作方法/夜間表現慢速快門,捕捉煙花瞬間永恆的美感
    使用材料技術/長曝地景五秒 微轉對焦環左右各一秒
    一幅改變視覺的畫面立現眼前
    美感觀點/1.發現美感空間中的和諧元素。
    2.畫面合宜比例的美感構圖
    預期階段成果等等內容/1.從傳統攝影進入創作影像入門
    2.培養對自然環境敏銳觀察力

  • 12
    單元十二 形狀 結構初探

    空中驚喜彩蛋物語-設計練習
    描述觀察對象/認識裝備 如機身 鏡頭 腳架及搭配工具
    依低、中、高空 空拍煙火可見五種結構不同的蜂炮環繞效果
    操作方法/發現幾何形與單位形,依次分類,如:點 線 面 形態
    挑選自己最喜歡的三張照片,加以歸類並說明喜愛的美感元素
    第一種 傳統規矩的煙霧五種
    第二種 中高爆炸現場
    第三種 低空飛舞
    第四種 一、二次噴發之後如導彈找各個方向流竄
    爆炸線條如草書相當藝術性效
    第五種 煙火秀結束前不斷地以低、中、高多元變化、爆開、開花
    分組討論操作方法/6人一組,能熟悉操作,需要旁人側拍協助
    使用材料技術/寫出各種拍攝模式使用的時機
    1.光圈優先 2.快門優先 3.M模式 4.B快門
    美感觀點/細部圖解獲得更佳立體與印刷效果
    提問:看見煙花有何形態變化?現場如何構圖、區分煙花主副?
    預期階段成果等等內容/攝影的具備能力分四類
    1.熟悉裝備操作
    2.確認拍攝模式使用時機
    3.構圖美學的基礎養成
    4.對自然環境的觀察力

  • 13
    單元十三 創作自我風格(初探)

    能思考景物在影像構圖中的合宜配置。
    描述觀察對象/影像紀錄單位形構成的角度變化,手機輔助。
    操作方法/體驗物件的秩序性構成排列。
    拍攝 分類如下 提供參考
    1.扭曲變形版
    2.迷焦版
    3.超清晰版
    4.轉+迷 雙用版
    使用材料技術/拍攝旋轉角度與畫面構成的空間關係
    美感觀點/(鑑賞) 發現幾何形與單位形
    預期階段成果等等內容/能運用色光、空間配置與氣氛練習影像創作。

  • 14
    單元十四 創作自我風格(初探)

    應用比例構面於創作(表現實踐)
    描述觀察對象/以煙火特寫變形圖例講解
    (鑑賞) 長曝法迷焦方式紀錄瞬間,創作迷離夢幻煙花效果。
    操作方法/從火點爆炸到形狀堆疊變形到顏色漸變。解釋各角度結構圖案的趣味。
    使用材料技術/認識攝影的迷焦產生迷離效果,宜簡不宜繁)
    預期階段成果等等內容/1.認識光影成像的精采作品。
    2.能簡敘欣賞的煙火構成要素
    3.能省思環境空間配置的構面問題。

  • 15
    單元十五 創作自我風格(初探)

    (表現實踐)
    描述觀察對象/能運用光、色彩、空間配置與氣氛影像創作。
    操作方法/認識單眼相機功能嘗試紀錄生活。
    使用材料技術/攝影的旋轉角度與畫面構成的空間關係
    美感觀點/發現幾何形與單位形
    預期階段成果等等內容/
    (實踐) 能思考景物在影像構圖中的合宜配置。
    (表現) 能運用光、色彩、空間配置與氣氛影像創作。
    學習影像創做15法(任選4項操作練習)
    轉焦 迷焦 光泡 放射光....玩出變化
    1 快旋 抽離光影
    2. 先曝影像 再快轉一圈
    3 左右各1/4快旋
    4. 1/4逆選轉
    5. 左影像配右影像 左右旋
    6. 三度空間
    7. 左右影像 左逆右順
    8. 倒影反向
    9. 四角度迴旋
    10. 太極
    11. 雙園心 八角旋轉
    12. 雙圓心 左右快旋
    13. 三圓心快旋
    14. 八角度正統轉法
    15. 八角度三圓轉法

  • 16
    單元十六 設計未來(初探)

    能運用色光、空間配置與氣氛影像創作(表現實踐)
    描述觀察對象/旋轉影像練習
    操作方法/小組分工
    使用材料技術/訂定專題與圖片說明
    美感觀點/1.發現美感空間中的和諧元素。
    2.畫面合宜比例的美感構圖
    預期階段成果等等內容/
    (表現) 能運用光、色彩、空間配置與氣氛影像創作。
    轉焦 迷焦 光泡 放射光....玩出變化
    旋轉影像15法(任選4項操作練習)
    1 快旋 抽離光影
    2.先曝影像 再快轉一圈
    3 左右各1/4快旋
    4. 1/4逆選轉
    5.左影像配右影像 左右旋
    6.三度空間
    7.左右影像 左逆右順
    8.倒影反向
    9.四角度迴旋
    10.太極
    11.雙園心 八角旋轉
    12.雙圓心 左右快旋
    13.三圓心快旋
    14.八角度正統轉法
    15.八角度三圓轉法

  • 17
    單元十七 玩出變化(初探)

    對環境空間與己的關心愛護(表現實踐)
    描述觀察對象/布展空間策畫。
    操作方法/小組分工,以幾何形與單位形,依次分類布局 …….
    使用材料技術/整合小組作品,訂定主題、圖說
    美感觀點/能應用比例構面於創作。
    預期階段成果等等內容/
    (實踐) 書寫對環境空間與己的關心愛護

  • 18
    單元十八 發展的可能性(初探)

    用影像美感布置空間(表現實踐) 成果展
    描述觀察對象/多樣性物件的秩序性構成排列。
    操作方法/透過主體與物件在空間中的合宜比例配置及秩序性應用。
    使用材料技術/將創作布置藝術空間牆,圖文筆記歷程紀錄。
    美感觀點/能應用比例構面於創作。
    預期階段成果等等內容/
    (實踐)用影像美感布置空間,以結合校園生活環境場域,連結美感教育基本精神目標,朝成果展方式努力。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