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質感的發現與紙質的混搭之美

核心概念
  • 發現植物的纖維質感與色彩
  • 具備質感色彩二個構面的能力
  • 創造紙張的五感的可能性
美感知能
  • 用天然素材製作具肌理質感色彩的纖維 紙張與植物染布
  • 透過小組合作學習打紙漿及抄紙技術

課程概說

場域為民生國中校園環境,尤以美術教室周邊的植物為主。先認識生活環境周遭可見的植栽,其自然特性與枝葉花實等的各種造型與色彩變化。透過探索與討論找到生活連結與認知,進而感受環境與自然的結合,對美感經驗的累積與論述。

首先先讓學生認識生活中天然纖維,碰觸感受不同材質;從中發現天然植物等材質,讓我們能思考如何以自然素材融入生活之美;七年級階段是探索階段,透過造紙與植物染過程,發現紙張纖維的質感及校園的植物色彩,透過手抄紙及植物染,期盼兩個素材的準備過程;留下對校園的美感記憶。第二階段也是應用階段,以手工紙素材,成為卡片設計,內含校園的色彩與質感構成,這些製作的美好過程都成為成長過程中的美學經驗。

美感預期成果

  1. 藉由發現民生的大自然「色彩」與「質感」之美,增加對校園的連結與記憶。
  2. 認識大自然物的編織構成、「質感」與肌理、植物色彩、體會質感與色彩構面在生活中意義與搭配的合宜美感。
  3. 透過質感與色彩記憶體驗,製作抄紙的歷程,藉此連結校園美感生活回憶。
  4. 透過製作表面肌理及紋理及植物纖維的實驗,感受質感可以透過視覺和觸覺味覺及心理感受它的美好質感。
  5. 珍惜大自然的資源,愛惜紙張得來不易,環保減塑的使用,思考與自然環境共生再到共好。
  6. 從體驗造紙到紙的應用製作過程,學習做中學的思考力與手作能力。

教師課後省思

學生對工具,如果汁機、手抄紙框,甚至吸水棉布的操作不熟練,操作完的整理工作也未能確實,導致環境整理的時間比原本創作的時間多,未來教學時間可能要規劃更多加強清潔與後續整理的先備知識(如紙漿會堵住水孔、使用完的器具要趁未乾前清理完畢等)

課程規劃
  • 01
    秋賞民生/發現校園內植物的形色與紙的應用

    1.紙在學習生活中的應用
    2.植物與紙質感的關聯/視覺、觸感與嗅覺的變化聯想
    校園環境中的植物探索與製紙的可能性(具體與抽象的想像)

  • 02
    秋賞民生/發現校園內植物的形色

    校園踏查:找尋校園植栽押花素材
    1. 植物大發現:採集樹葉、花朵預備製作押花
    2. 採集的分類保存與植物的季節性分布

  • 03
    蔡倫造紙術

    找尋校園植栽抄紙素材
    1. 植物纖維大發現:採集樹皮、樹葉預備製作抄紙
    2. 儲存校園的記憶:蒐集天然植物做染色素材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