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植栽質哉綠博會

核心概念
  • 學生能理解不同材質的感受差異
  • 能思考不同材質的花器如何與植栽進行選擇搭配
  • 能運用秩序、比例、構成的概念,在進行植栽搭配布置時,做適切的排列組合,提升整體美感
美感知能
  • 能觀察不同造形、不同材質的花器
  • 能觀察植物與花器的搭配關係
  • 能觀察盆栽與周圍環境的協調關係

課程概述

接續第一學期的「植栽知哉小時光」課程,該課程讓學生認識生活常見的觀葉植物,透過觀察與討論,在擷取植物的外觀特徵後以新媒材進行質感體驗。本課程以生活中的植栽題材作為學生的思考主題,使用提問策略進行教學。學生依據教師所提供的植物(常春藤、毬蘭、虎尾蘭、綠蘿、窗孔龜貝芋)進行小組討論及記錄,探討植物本身、花器的比例、色彩關係;植物的姿態適合何種植栽方式?(擺放、吊掛、垂掛);多種材質的花器,例如杉木、玻璃、陶器、瓷器等,要如何與植物進行搭配?學生了解後進行實作,以水苔進行苔球塑形,並以麻繩或釣魚線包覆固定。植栽可採杉木上板、或苔球包覆、花器擺放等方式。待完成後,小組同學(一組約4至6人)透過嘗試與討論,在教室、校園的角落自由擺放,舉辦綠色博覽會。

美感預期成果

  1. 能提升學生對於各式質感的關注力以及對環境中不同質感的觀察能力。
  2. 學生能透過本次課程認識多種材質,了解不同材質之間搭配產生的美感。
  3. 學生能將所學的美感知識,落實於生活並實際運用於植栽上。
  4. 學生對於多個植栽組合,能針對使用情境,選用適當搭配,做出合宜的構成美感。

教師課後省思

  1. 綠化不等於美化
    植栽綠化是街道巷弄常見的景象,但綠化不等於美化,校園及住宅旁常見突兀的落地盆栽,可能是居民表示停車地盤的象徵;恣意讓草木生長卻不修剪清理,造成藏污納垢及蚊蠅孳生,更甚者成為登革熱的溫床,看似綠化環境,實際上卻是有礙觀瞻。而學校每學年辦理的教室布置比賽,其中有一項就是綠化加分,過去常見是在班級外走廊擺放幾盆盆栽,希望可以獲得評分老師青睞得到加分。教師希望透過本課程,能讓學生了解到綠化不等於美化,布置植栽時應做全面規劃,透過層次、秩序、色彩等的考量,讓美感更加提升。
  2.  工具操作的安全性
    多數學生並沒有植栽上板的經驗。考量到木板的通風及延長使用年限,於植物上板前,木板先進行鑽孔、燒杉、打磨等工法。鑽孔需以電鑽或鑽台操作,國中部分有上過生活科技,多數有使用工具鑽孔經驗。而燒杉是以瓦斯噴槍進行,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操作前教師須先說明安全規定,並請學生注意火量調整,淨空附近人員且準備好相關消防措施後,再進行操作。
  3. 新材質的挑戰
    水苔與培養土相較下,價格較高;多數學生只知道泥土、培養土用來種植植物,對於水苔則較為陌生。沒經驗的學生在進行水苔包覆時,要考量植物姿態、水苔定型成球體、將麻繩包覆固定並纏繞出星芒形狀,有時往往手忙腳亂造成植物根系、枝葉受傷,基於上述原因,先讓學生以樂樂棒球模擬,用麻繩或是棉繩進行操作,約略練習2~3次後即可上手。
  4. 生活美感的建立
    自新冠疫情後,民眾宅在家的時間變長,觀葉植物風潮流行起來。觀賞植物,能降低血壓和焦慮症,也能讓心情平靜下來。希望本課程結束後,學生能從生活中的一盆花草開始,將植栽放在自己的居家生活中,觀察它並與它互動,從中得到植物力量,讓生活更加健康;懂得在日常角落營造美的植栽情境,是人們對美感生活的堅持與認同。
課程規劃
  • 01
    生活中的觀葉植物

    認識觀葉植物、多肉植物、空氣鳳梨等。觀葉植物如:洞洞蔓綠絨(窗孔龜背芋)、綻綠斑葉圓葉椒草、蓮花虎尾蘭紫背鴨拓草等;空氣鳳梨如:紅寶石、三色月光、霸王、松蘿等。

  • 02
    植物的生長需求

    認識觀葉植物(天南星植物)的特性、光照需求;以及基底土、砂、介質。

  • 03
    植物型態

    請同學仔細觀察葉的位置、形狀、邊緣、底部、尖部、葉與莖型態等。植物的葉片比例、構成關係,並做簡單練習。

  • 04
    植栽與花器

    花器是植物的載體,傳統的方式多將培養土、介質等置於盆器內,再將植物植入盆器中。學生觀察不同造形、不同材質的花器,並透過小組討論,何種型態的植物適合何種花器。花器有可能是一個陶盆,也有可能是一個瓷碗,也有可能是一個底盤。

  • 05
    苔球製作

    近年來風行的苔球,有更多樣化的選擇。苔球是由青苔、土壤介質、植栽三樣元素組成,將植物的根部以土壤包覆,再以水苔包覆其外,也可以稱之為一種軟雕塑藝術。塑形後的苔球,可使用麻繩進行包覆固定。

  • 06
    植栽上板1

    以杉木作為上版的花器,需考量植物與杉木板的尺寸比例關係,杉木需經鑽孔(吊掛孔及透氣孔),並採用燒杉碳化的方式進行材質表面處理,接著以100、300號砂紙適度打磨碳化較深焦黑處,打磨後將粉末水洗清除。

  • 07
    植栽上板2

    將泡水後的水苔平鋪於碳化後的杉木板上,接著以水苔和些許的樹皮、椰纖等介質包覆植物根系,覆蓋水苔成半圓狀,並逐步調整植物姿態。左右鎖上螺絲,以透明釣魚線纏繞固定。

  • 08
    綠色博覽會

    植栽完成後,有著多種樣貌。放置方式有懸吊、垂掛、擺放、上板等,同一種植物透過不同材質的花器搭配,產生不一樣的氛圍。本部分讓各小組將自己的作品齊聚一起,討論後決定擺放方式後,進行拍照紀錄及小組觀摩。

  • 09
    發表與分享

    請學生分小組,解說及發表完成作品。發表重點 1. 擺放設計策略
    2. 花器材質搭配策略
    3. 植物美感特色
    4. 整體風格。 並請其他同學給予回饋,教師做最後總結。

魏士超
臺南市立大灣高級中學(國中部) 教師

任教於臺南市立大灣高級中學(國中部)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