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足美:人字拖鞋帶設計

核心概念
  • 運用設計思考的歷程達成指定任務。
美感知能
  • 以「穿」的概念發想,運用運用已習得的技術和各項媒材達成包覆、穿戴在人體上的目標。

課程概說

「穿」是動詞,代表探究、貫通。是一種狀態,從一個空間到另一個空間的歷程。是遮蔽,是洞察的結果。以一個可以天馬行空,有著眾多意義的「穿」作為發想起源,引導同學經歷設計思考的歷程,從Ideo設計思考流程:探究、解讀問題、發想、反覆測試、反覆改良的流程,引發擴散性思考和斂聚目標,學習解決問題而有具體的產出。

課程分為五個架構,1. 概念「穿」:擴展字彙、產生聯想。2.材料「穿」:媒材與穿的連結。3.哪裡「穿」:身體測量與「穿」的關係。4.怎麼「穿」:「穿」的結構與構造,主要探討材料的支撐性和如何固定材料。5.「穿」起來:產生可懸掛覆蓋在身體上的「穿」。

美感預期成果

  • 美感觀察(從生活、物件或環境中觀察的對象,請列舉一至三點)
  1. 擴展詞語的豐富性,學習與「穿」有關詞彙的其意義與解釋。

教師課後省思

藝術領域課程綱要中,學習表現之視 3-IV-3「能應用設計思考及藝術知能,因應生活情境尋求解決方案」。設計思考歷程對同學來說較難理解,因此用這個單元做為設計思考的模式讓同學體驗創意的發想和斂聚,解決將幻想生物實體化的問題。同學一開始對課程很疑惑,玩開了之後非常開心並專注於工作上。

課程規劃
  • 01
    概念「穿」:探究

    (((整個單元為設計思考的歷程)))
    1. 什麼是「穿」?「穿」的概念探究。
    (1). 擴展「穿」的詞彙。
    (2). 產生「穿」的聯想。
    (3). 「穿」串看:寫下直覺想到的東西,加上「穿」等於什麼呢?
    (4). 如果「穿」是一種生物,牠的特性和學名會是什麼呢?
    2. 課程總結與分享。
    增加設計思考的步驟(學習內容的知識點),講解「穿」的概念與探究,未完成的部分移入下一堂課,其他堂課依序後移。

  • 02
    材料「穿」:解讀問題

    1. 寫出你能想到的所有材料,如泥土、竹子..等。
    2. 將材料依照主觀的想法分類。
    3. 將「穿」這個生物畫出來,並穿上你的其中的一項分類。牠會是什麼樣子呢。
    4. 展示你的「穿」,說一說創作歷程。
    修改為延續第一堂課「穿」的概念與探究:
    1. 什麼是「穿」?「穿」的概念探究。
    (1). 擴展「穿」的詞彙。
    (2). 產生「穿」的聯想。
    (3). 「穿」串看:寫下直覺想到的東西,加上「穿」等於什麼呢?
    (4). 如果「穿」是一種生物,牠的特性和學名會是什麼呢?
    2. 課程總結與分享。

  • 03
    「哪裡「穿」:發想

    1. 人體測量:用物件量一量你身體的各部位並記錄下來,例如:你的手臂大約2支削過的鉛筆長。
    2. 「穿」哪裏?
    (1). 轉換穿的型態成為身體的物件,穿是什麼樣子?
    (2). 你可以把「穿」穿戴在哪裡?
    (3). 設計穿的造形草圖。
    4. 展示並分享你的創作。
    修改為原第二堂課「穿」的解讀問題。
    1. 將「穿」這個生物畫出來,牠會是什麼樣子呢?
    2. 寫出「穿」可能是由哪些材料組成的,如泥土、竹子..等,。
    3. 將材料依照主觀的想法分類。
    4. 展示你的「穿」,說一說創作歷程。
    5. 各組討論主要的材料約2-3項,可自行攜帶或教師準備。
    (下一堂課之後,以「穿」這個生物開始延伸,將「穿」實體化。)

  • 04
    怎麼「穿」:發想

    1. 依照「穿」的造形草圖,探討結構與構造問題:
    (1). 結構:組成穿的材料可以是什麼?找出具體可行的方法。
    (2). 構造:用什麼方式(如:綁、縫等)組成「穿」?
    2. 展示你的想法並和夥伴對話,並記錄對話內容。
    3. 課程總結。
    依照上一堂課流程,同學依照討論的結果分別製作「穿」。

  • 05
    「穿」起來:反覆測試

    1.依照之前的學習歷程,選擇材料並開始製作「穿」。
    2. 教師在課堂中隨時巡邏,給予個別指導。
    3. 課程總結。

  • 06
    「穿」起來:反覆改良

    1. 同學依照上一堂課的任務,依據現況反覆調整與改良。
    2. 教師在課堂中隨時巡邏,給予個別指導。
    3. 同學分享自己的「穿」,同學給予回饋。
    修改為同學將製作完成的「穿」賦予一個場景(可以是生活情境,或者是解讀「穿」的屬性),並拍照、說明、分享(創造「穿」這種生物的存在)。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