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筆袋構有趣

核心概念
  • 筆袋構造觀察
美感知能
  • 構造的組合實驗

課程概說

日常生活中的各類物品,除了外觀、質感、功能等這類常被重視的美感因素之外,構造的設計安排是否適當與合用,更是扮演重要的任務角色。本課程一開始就安排了拆解與再組
構的實驗,目的是讓學生發現構造的存在與關聯性。接下來的兩堂構造小試驗課程,則是刻意設定不同的挑戰任務,藉此讓學生能動腦思考不同構造的存在方式,並反覆推敲與試用材料來產生更多的可能性。課程最後是以【筆袋設計】來驗收學習成果,由於個人筆袋的內容物、盛裝方式、使用習慣均不同,因此學生將利用前幾次課堂中所習得的構造概念,融入個人喜好與對成品的期待,進而動 手設計自己理想的筆袋。這些貼近日常又逐步探索的學習經驗,將會讓構造的美學概念深植於人心,也呼應了美感教育的核心宗旨。

美感預期成果

  • 美感觀察(生活物件環境觀察對象,列舉三點
  1. 觀察筆袋構造的重要與美學。
  • 美感技術(課程中學生學習美術設計工具技法,列舉三點
  1. 對於課程的【筆袋設計】作品創作,學生將學會觀察需求、規劃草圖、實作演練等技能,而這些也正是美術設計的一套基本流程與概念。
  2. 本課程將會進行多次的實體操作練習,學生將利用教師所提供的素材與零件,挑選適當的工具,進行構造的組合試驗。
  • 美感概念(課程引導學生認識藝術美學設計概念,,列舉三點
  1. 透過眼觀、手觸的過程,讓物件實體能歷經拆解與組成,對於設計思考的觸發,會是直接並且有感的,而這些感知會有助於課程目標的傳遞與建構,讓學生能習得對於構造的重要經驗。
  2. 能藉由課程的操作練習,由做中學,並且能將個人需求在作品創作中予以滿足。
  • 其他美感目標(配合校本跨域學校活動特殊目標,可依需要列舉)

學生所完成的【筆袋設計】作品,將陳列在美術教室的展覽區域,教師將利用全校各班級學生進班上課的機會,引導學生們觀賞與認識構造之美,讓校園美感能更落實與提升

教師課後省思

(1) 本課程在執行的過程中,學生對於第一、二堂課的反應是熱烈的,從紙盒結構的拆解與重組,體驗不同的黏合方式是否讓結構的處理上面能夠加分。不過在第三堂課的教學活動開始之後,學生們面對一張張平面的布料或紙張,要嘗試動手實驗做做看時,常會茫然與不知該如何開始。在歷經多個班級的教學摸索之後,發現學生必須實際將自己的文具用品放置在材料上面,試著放放看、擺擺看,這樣的動手操作過程,才能讓文具的尺寸大小、擺放位置等需求,都能被確實地納入規畫當中,而在這同時也使的創作的歷程更為流暢與順利。

(2) 本課程的完成品為簡易的布料與紙材去組構而成,實際上是無法當作真正的筆袋來放置文具用品。不過教師遇到好幾位學生,對於自己所設計規劃的筆袋十分喜愛,並且表示此課程讓她對於設計藝術又有了新的想法與興趣,甚至有位已經目標朝服裝設計方向邁進的女學生,興奮地再跟教師多要了幾份材料,想要利用課餘時間再將筆袋進階加工,做成真正的筆袋來使用。以上這些經驗都是給本次課程很好的教學回饋,也是身為種子教師的我,持續精進的原動力。

課程規劃
  • 01
    透過拆解與嘗試新的接合方式,以發現構造的存在與合宜連結的重要性。

    1. 每組給五種不同材質的盒子,先觀察這些盒子是用哪些構造方式來固定形狀。
    2. 各自選擇一種盒子進行拆解,再試著利用各類小零件、黏合物,搭配各式工具,重新將盒子回復原狀。
    3. 反覆嘗試使用不同接合物來組合成盒狀結構。
    4. 將上述的體驗過程,於學習單上面進行記錄。

  • 02
    能賞析各類袋狀的構造美感,累積合宜構造之判斷經驗。

    延續上一堂的構造體驗印象,在本堂課將提供書包、餐袋、電腦包、後背包、手提包等,全班配合學習單的引導,觀察不同功能需求的袋狀物,其內外部的構造有哪些明顯差異,並且記錄於學習單上。

  • 03
    構造小試驗(一):以「快速收納」為主的訴求,發現該使用哪些構造配置,來產出符合目標訴求的乘載物。

    不考慮物件是否整齊排列,純粹以能夠將下列所有文具用品快速包覆與承載為目標,進行構造小試驗。反覆推敲與嘗試各種可能性,最後完成任務。

  • 04
    構造小試驗(二):以「整齊分類」為主的訴求,發現該使用哪些構造配置,來產出符合目標訴求的乘載物。

    以能夠將下列所有文具用品整齊分類,並且完整包覆與承載為目標,進行構造小試驗。反覆推敲與試用材料的可能性,最後完成任務並且記錄下過程於學習單上。

  • 05
    【筆袋設計】作品創作(一) 了解自己對於筆袋的實際需求,進而能在後續的課堂練習中,挑選合適的材料用具進行創作。

    1.觀察自己的筆袋並瀏覽其他同學的筆袋,將同儕的觀摩、交換研究的過程,紀錄於學習單上。
    2.學習單內容,將依「開合方式」、「內袋夾層」、「外部側袋」這三大重點,作為觀察紀錄要點,並且配合步驟,繪製簡易草圖與文字紀錄,作為後續課程的參考資料。

  • 06
    【筆袋設計】作品創作(二)

    學生須由第三、四堂課的兩個構造小試驗中,挑選「快速收納」或是「整齊分類」其中之一作為操作目標,以作為筆袋構造安排之依據,並且進行草圖繪製。

  • 07
    【筆袋設計】作品創作(三)

    教師提供的包覆材料為各式布料,學生須利用線材、五金工具等,進行材料的裁切、加工製作,最後完成筆袋。

  • 08
    成果交流與回饋

    1. 完成的作品放置於展示桌,學生相互觀摩同儕的筆袋作品,觀察他人連結構造的應用方法。
    2. 利用便利貼在展示桌的作品旁,給予立即性的回饋。透過這些交流賞析的過程,讓學生對構造美感更有感。

其他美感課程